纷收集五铢钱,融化后私自铸造“大泉”,再用大泉购买“五铢钱”无限套娃,引发了巨大的通货膨胀。
这是西汉末年。
东汉末年更夸张。
董卓铸小钱,使得粮价一斛高达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钱…也是有的。
更有甚至,素来以“仁义”标榜的刘备,也在迫于无奈之下,玩出过这么一出。
历史上的刘备,在入蜀后,面对“商贾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难题。
他采取的手段,也类似于董卓的“铸小钱”。
只是,刘备的名字更文雅一些叫——直百钱。
简单点说,就是铸造一种新的叫做“直百钱”的钱币,平抑物价,一枚相当于过去五铢钱的一百枚,然后强制命令商贾、百姓限期更换新的钱币。
看似,是旧钱换新钱,一枚换一百枚。
可实际上,一枚直百钱中“铜”的含量与一枚五铢钱中“铜”的含量相当。
如此一来,一枚换一百枚,多出来的九十九枚的含铜量,就可以继续铸城新的“直百钱”…刘备这边,国库的钱粮自然也就源源不断。
这就相当于官方层面的欺骗,将百姓的“铜”以“旧”换“新”的方式,骗到了官府的手中。
是捡来的麦子开磨坊,无本万利的买卖。
而蜀中的百姓出于对刘备的信任,起初,大家伙没有想那么多,自发的把五铢钱拿到官府中兑换直百钱,物价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又不傻,他们发现手中的直百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以前可以买一件衣服的钱,现在连一个衣袖都买不起。
每个人的财富都严重缩水了。
大家还发现,他们虽然越来越穷,可刘备府库中的钱却不断地增加,军费亦不断地增加。
到最后,整个益州百姓对刘备的态度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也是为何,刘备倚靠的从来都是元老派、荆州派、东州派的支持…
益州本土势力,甚至益州百姓对他的态度…可谓是“一言难尽”!
这些别说支持了刘备,只盼着你刘备行行好,别再进一步的缩减‘直百钱’中的含铜量,进一步的坑我们,压榨我们就好。
不夸张的说,若不是诸葛亮治蜀有一套,再加上《蜀律》的严刑峻法,让百姓蒙受损失,却只能被迫息事宁人。
否则,这套“直百钱”的经济体系下,蜀中早就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