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
于伟明道:“病人,我先给你转过去。”
“同时,我也再协调协调其他省专家,一起会诊讨论一下,集思广益,大家都出出主意。”
于伟明干了这么多年行政工作,深刻理解这“集思广益”的好处。
以往很多次让人“束手无策”的难题,就是靠着一群专家一起讨论、研究,“集思广益”,最终攻克的。
赵培儒也没当回事。
多来几个省级专家,也不错。
还能扩大这次事件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呢。
正符合这条任务链宗旨:【打响您的知名度。】
赵培儒直接答应下来,“行啊!”
他此刻还想不到……
接下来几天,会有那么多“省一流”大佬,齐聚四院。
……
港口集团总医院,肝外科。
科主任杜荣接到省里的转院电话后,心里也暗暗松了口气。
“病人要转走?”
“有医院愿意接收这例病人了?”
他们这几天,组建专家组研究无望后,愈发感觉这例病人棘手!
他们发现,病人因为正常肝组织太少,代偿功能已经愈来愈差!
甚至有点“肝衰竭”的趋势了!
而如果还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一旦转变为“终末期肝衰竭”,那就糟了!
上面领导也放话、施压下来:
决不能让病人在他们医院出事!
所以这一传来“转走病人”的消息,杜荣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总算能把这烫手山芋送出去了。
电话里,杜荣问道:“何科长,是转去哪家医院?”
何科长笑道:“听我们于主任说,是转去市四院。”
杜荣心里一跳!
怎么是去市四院?难道赵培儒主任有办法?
可是,赵培儒那一套精细化操作技术,不是在于“控制出血量“吗?难道是自己研究的还不够透彻?不够深入?还没深刻理解那一套精细化操作技术的真正效用?
一时间,杜荣心里转过很多念头。
他也接触过赵培儒,在上次的“定期联合会诊”中,赵培儒给他留下了“成熟、稳重、踏实”的印象。
也就是说,赵主任既然敢接下这例病人,说明他心里已经一些有了成熟的想法。
“这赵主任,到底会用什么办法,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