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儒耳边,传来舒云教授和杜荣主任的声音。
“赵院长,你刚才的改进方法,我们还是不太明白,请您再详细。”
赵培儒此时,正在给舒云、杜荣、小萌小牧等人,讲解他的治疗思路。
杜荣也凝思道:“6个月到12个月的患儿,身体发育状况还很低下,对手术耐受力差,小小的身体导致腹腔操作空间小,容易引起气腹,会造成高压,使心肺功能被抑制,麻醉循环和气道都很容易出问题。”
赵培儒赞赏的看了眼杜荣。
这位港口总医院的大外科主任,在先天性巨结肠方面,确实天分独到,一眼就看出了提前月龄患儿的难题。
难题找的,又准又全。
其实做课题方向时,最怕的不是有难题,而是难题找不准,找不全。导致到了实例手术试验阶段,才逐步发现各种问题,导致手忙脚乱。
只要能找准问题,并在事先全部做好预案,那就能大大减少手术难度。
赵培儒徐徐解释道:“采用乙状结肠、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的游离顺序,保留丰富结肠血运,超声刀凝切的方式……”
他正在给众人讲着课,手机突然响了。
一看手机来电,是地区联席组委会,大主任蔺劲松的电话。
“你们先看这份方案,有什么不懂的问我。”
赵培儒将一份刚写好的治疗方案,发给众人。
他来到外面,接起电话,就听蔺劲松道:“赵院长,我们这边协调到一例病人,是崇市的市人民医院协调过来的。”
崇市是东南地区、福省下的一个地级市。蔺主任为了协调这例病人,花了不少功夫,几乎把整个东南地区五省范围,都筛选了一个遍。
“只是……”蔺劲松有些迟疑道:“你让我协调6个月龄到12个月龄的,按理,是月龄越大,手术难度越小。可这例病人,恰好就是6个月零12天。”
蔺劲松怕孩子月龄太小,影响赵培儒这首例实例手术的成功率。
“还有,患儿还合并有室间隔缺损,这恐怕也会给你们的手术,带来麻烦。”
赵培儒:“室间隔缺损?”
“对。”蔺劲松有些忐忑道:“要不,我再重新找病例吧。”
他也觉得,自己这协调工作没做好。这协调来的病人,月龄又低,还有严重的合并症,难度这么高,这不是给赵培儒出难题吗?
赵培儒考虑了一下,他通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