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一大早,全国各地的很多消化科医生,早早的点开了“医学继教”app。
点开直播板块,等待黑色亮起。
终于,到八点左右,直播间准时亮起。
画面上,赵培儒似乎坐在观摩室中,背景中,隐约还能看到,手术室中,器械护士和几名医生,正在忙碌的准备着手术器械、耗材、药品等物。
一个小时后,手术会准时开始。
赵培儒指着身旁电子显示屏,上面是患儿的影像学片子结果。
他一边指,一边补充患儿的临床表现:
“患儿有反复发作的小肠结肠炎,肛管排气腹胀不易缓解。泛影造影显示结肠袋不清晰,结肠壁僵硬,蠕动少……”
随着赵培儒一条条介绍下来。
“嘶!这个患儿,生命体征好弱。这随时有可能不行吧?”
“据说收治的这例患儿,已经辗转过国内很多家医院,听说不少医生都下过诊断,最多只能活两周时间了。”
“现在看来,这生命体征,确实是只有一周左右了。”
“要是按照以前的两期手术制,这个孩子,肯定是等不到第二期手术了。幸好遇上了赵老师。”
无数评论,在评论区飞快划过。
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例患儿的情况。
最终讨论下来,所有人都达成一个共识:如果这例病人是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是肯定不敢收治的,只会劝说家属,带孩子回家,准备后事。
此时,就听赵培儒在直播间中,道:
“接下来,我说一下我的核心思路。”
众人纷纷竖起耳朵,心中升起极度的好奇心。
就听赵培儒道:“简单来说,是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将回肠和部分乙状结肠、直肠侧侧吻合。”
众人一下子懵了,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
这种吻合器,和全结肠型巨结肠有关联吗?
而一些水平高的,实力强的,脑子转的快,见多识广的,听到这话,则已经产生了些触动,脑子里隐隐感觉抓住了什么,开始疯狂的转动脑子思索。
就听赵培儒继续道:“用这种方式来保留一部分乙状结肠,可以有利于术后水电解质稳定……”
赵培儒把他方案的流程和思路、考量,给众人解说了一遍。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众人在待会儿看手术时,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而能做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