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操作细节拿捏,即便是我们看懂了,有时候却也因为手跟不上,而做不出那么完美。”
“现在好了,赵院士要研发两款闭合器、吻合器,帮手笨的我们,改良吻合闭合工作,减少这部分工作的强度,节省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牛!支持!”
“哈哈,这是利好病患,也利好我们术者的大事,预祝赵院士能早日研发成功,造福我们术者,造福病患,造福整个社会!”
除了行业从业人员外,无数网页也是怒赞。
“以前经常听说,赵院士用不到一块钱的成本,替代了某种上万元成本的医疗器械,把一种手术的成本直接拉低下来。这样的医生院士太值得我们支持了!”
“哈哈,支持赵院士做研发!希望这次的研发,也能降低手术治疗费用,为社会做好事。”
“赵院士堪称劳模啊,这不停的做项目,又不停的做研发,他就不知道休息吗?”
“楼上的,什么叫堪称劳模?赵院士已经是全国劳模了,官网上都已经公布了!”
“真的假的?哈哈,早就应该如此啊!我赶紧去看看!”
粉丝们更是狂喜,点赞,转发,纷纷转告着这事。
……
上面领导,也对赵培儒比较关注。
所以在这条微博发声后不久,全国医学会的王会长,就亲自给赵培儒打了个电话。
“赵院士,你说要新研发两款医疗器械?”
“对。”
那边王会长道:“这是好事,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是需要我们协调什么人派过去协助你的,你尽管开口。”
赵培儒如今的身份地位和重要性,已经极高,他一旦要决定做什么事,相关机构就会立即为他做后盾。
赵培儒本想习惯性拒绝。
因为他这东西,都是现成的,只需要“循循善诱”,指导医疗器械公司的研究员做出来即可。
不过转念一想……
“我这条任务链的最终目的,是担任国家胃瘤研究所的副所长职位。”
“既然如此,不如早点和胃瘤研究所打好交道。”
赵培儒对电话那头的王会长道:“我这两款闭合器和吻合器,虽说绝大多数胃病手术都能用,但更多还是偏向于胃瘤手术的。”
“所以我希望,最好能派国家胃瘤研究所的专家过来,一起参谋一下。”
王会长一口答应下来:”好,我这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