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正好完美契合他【任务二】的要求标准。
正这时,旁边工作人员,快速小跑步过来,“郑院士,外面有记者,想做采访。”
郑院士无奈起身,“走吧。这个项目,因为涉及到多国竞争,媒体上的关注也很多,还有很多是官方、国外媒体,这个是必须得应付的。”
到了记者们面前,郑院士还是挤出了几分精神,一扫刚才在赵培儒面前的颓废。
表现的比较中规中矩。
只是,等接受完采访,下来后,郑院士又变成了那副无力、无神的状态。
在面对媒体大众时,不能丢面子。但回来,还是得面对现实。
“郑院士,你的进度也不慢啊。”
赵培儒看了看郑院士团队组里的进度,发现组里各个都是人才,也都非常努力,这些工作,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但组里完成时间都很短,说明这些人聪明,还又吃苦肯干。
郑院士无奈道:“进度是不慢,但关键还是方向。”
“你看,这是东阳岛国,高野久秀的方向。”
“这是我们的方向。”
赵培儒这一看,顿时明白了。
两边的方向,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高野久秀得益于东洋岛国在这方面,历史以来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及吸收了西方诸多国家的优秀经验和技术支援,在这个细分领域上,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再看郑院士手里的方向,明显有些落后了。
是郑院士不愿意采用更先进,更优秀的方向吗?
是底蕴、技术,积累不够。
高野久秀属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手里有着西方诸多国家多年来的经验技术积累,这才能提出更优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到如今,已经反超西方诸多国家,已经能成为全球最顶尖了。
郑院士手里的这个方向,是只能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赵培儒直言不讳道:
“两个方向,天然就有差距,继续这么下去,对方的前景明显更好。”
郑院士点点头:“是啊。”
他心里耐受、无奈,但也知道是实情。
两人此时,边聊边走,已经从接受采访的地方,回到了团队成员所在的大厅。
所以两人最后这几句话,是被大厅里的不少团队成员,听到了。
众人心里有些不服气,但也都知道,这两位大佬,说的也都是实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