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解缙道:“陛下……不知这奏报之中……”
朱棣却道:“你们……谁知道这李文生是何人?”
“李文生?”
大学士面面相觑。
这个名字……实在闻所未闻。
“此人……可是华亭县令?”
朱棣摇头:“这是一个秀才。”
一个秀才?
陛下为何会关心一个秀才?
莫非……有人借大疫谋反?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大灾时节,再加上落第的秀才,基本上是所有谋反材料里的两个重要条件。
许多谋反大案之中,都有这两个关键词。
只见朱棣继续道:“此人……有大德啊,他一人……救活了不知数百还是上千人……不不不……此人所救的,又何止这些呢……”
见众人还是不解。
朱棣想要咧嘴笑。
可很快……朱棣又有疑虑,这是真的吗?这奏报是否真实呢?
若是奏报有误,岂不是白高兴一场了?
谨慎起见,朱棣隐忍着笑容,将奏报给亦失哈:“给众卿传阅,给他们看看。”
一头雾水的解缙众人,一个个看过奏疏,也都是瞠目结舌。
解缙道:“陛下……此事当真吗?”
“华亭县令……此人如何?”
“这……”
朱棣冷冷地看着解缙:“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解缙道:“华亭县令,乃国子学生出身,臣见过他,他谈吐有些粗鄙,臣担心他的奏报不可信。”
对于这个人的情况,作为大学士的解缙有一些了解。
可以说,大明现在的大臣,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途出身,如解缙这样的,就是正儿八经的进士。
还有一批,就是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因为大臣和官员杀的太多了,杀掉了一批,便立即需要有人取代,于是……国子学就成了预备役这些人,今日还在国子学里混日子,第二天就被拉去做官。
简单,粗暴。
若是干的不怎么样,可能第三天,又丢了脑袋。
是以,那时候大家都在过山车,所谓人生大起大落,你不到明天,永远都不知道会发生点啥。
华亭县令刘胜,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出身的人。
当然,等到太祖高皇帝之后,正途出身的大臣,如解缙这样的人开始进入中枢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