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了。
而这种案牍事务,条理清晰到一个门外汉竟也可以一点即通,可见这里头的情况,是多么的井井有条。
朱棣也快步走到了福州府福清县的书柜面前,这里头,却是一个个整齐的柜子,每一个柜子上头,却又书写着各乡的牌子。
朱棣随手指了指其中的谭南乡,道:“福清县,还有一个谭南乡?”
“是的。”胡穆侃侃而谈道:“陛下您看,这谭南乡的前头,还有06261的编号,也即是,所有这样编号的书信,直接可以投递去福清县谭南乡去,这样一来,分拣信件之人,也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了。甚至……哪怕是大字不识的人,在掌握了简单的数字之后,也可以胜任清捡的工作。这书信和包裹,除了寄送需要大量的人手,实际上……分拣所需的人手更多,哪一个信件和包裹应该送往哪里,单单这个,就需无数的人力。”
顿了顿,胡穆接着道:“若是没有编号,单以地址而论,这就需邮政司招募数万的清捡人员,而这些人,却还需擅长识文断字,这对于驿站而言,实在太难了,即便是粗通文墨之人,恐怕也不愿在这暗无天日的库房里,每日重复清捡,哪怕是薪俸高一些,也没有人愿意肯这样干。”
朱棣深以为然地颔首。
这其实是实情。
邮政司的待遇不错,现在随着新政的铺开,倒也有不少读书人愿意进入邮政司。
可这些人,无论是干文吏也好,甚至是去干邮差也罢,这样的工作,毕竟是总还有一些意义,大家也肯尽心尽力。
可若是这些幸运的读书人,你却让他们每日在库房里枯燥的清捡信件,分门别类,怕是连鬼都不肯来了。
有了邮编,情况就可以大大改善,甚至可以对大字不识之人,进行简单的培训之后,便可胜任。
朱棣道:“原来如此……”
接着他便道:“这谭南乡……里头,又是什么?”
胡穆朝一旁的文吏使了个眼色,文吏会意,便取了钥匙,开了锁,打开了这谭南乡的抽屉。
随即,便是一沓沓的文牍映入朱棣的眼前。
胡穆当即取出了一张,边道:“陛下请看,这一份,乃谭南乡八柳里的情况。”
朱棣抬手接过,只低头一看,眼中透出惊诧之色。
只见这上头,却是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一村里足足七十九户,三百九百五人的讯息。
从年龄,到籍贯,再到姓名,特征,甚至其读书和家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