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
陈阳不耐烦地点了点头,“知道,知道!就算我之前不知道,现在也知道了。您到底想说什么?”
叶辉翘起二郎腿,慢条斯理地掸了掸裤子上的灰尘,仿佛在酝酿着什么,“既然你知道了,那我就跟你讲件事,你听听看。”
1990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也吹到了辽东省锦城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这里碧海蓝天,气候舒适,地理位置优越,这一切都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者的目光。
羊城一家物资经销公司的周老板,眼光独到,嗅到了商机,来到了辽东省考察。他走访了多个城市,最终,锦城南区这块风水宝地深深地吸引了他。
周老板的公司规模不大,员工人数不多,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实力弱小。相反,从表面上来看,他拥有雄厚的资金,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出手。
这次来到辽东省,他的目的不仅仅是考察,更是为了寻找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一个能够为他提供更大贷款,助他事业更上一层楼的伙伴。
他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待了一周,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经济状况和投资环境。他走访了政府部门,与当地官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详细了解了投资政策和优惠条件。他还考察了当地的市场,分析了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力。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周老板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他准备在这里大展拳脚,投资兴建一个毛线厂,一个铝线厂,以及其他一些合资企业。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公布的投资总额竟然高达上亿元!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足以引起整个锦城的轰动。
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在锦城的商业圈里炸开了锅,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锦城工商行南去办事处主任宋晓飞,一个在金融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也被这个消息深深地震撼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对自己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宋晓飞,真是走背运到家了,他本来只是想赚点外快,于是成立了南区工贸公司,打算小打小闹一番。结果,他第一次进口了一批录音机,市场行情突变,关税突然上涨,录音机还没卖出去就砸手里了,钱打了水漂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他心里那个悔啊,就像吞了一只苍蝇似的,难受得要命。可他又不甘心就此罢休,想着翻本,于是又冒险进了一批冰箱。这次他更倒霉,刚到货就赶上冰箱抢购潮结束,几十台冰箱成了滞销品,仓库里堆积如山,落满了灰尘,就像一座座冰冷的坟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