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阅三军。
兵者国之重也,既有外宾入营,便不能如寻常巡营一般简陋,肯定是要讲究一些礼节的。
天朝古时军礼繁多,很多本就不仅是对内,还有对外的意义,比如西周时便把军礼列为「大礼」之一,分出了「大师之礼」、「大田之礼」、「大均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等五种,每一种都极为繁琐,先秦已降,除了出征有关的「大师之礼」,其他军礼大部分都被摒弃。
根据曹操的指示,荀彧便将「大封之礼」稍作改动,用来迎接凉州的使团:先有使者从城中出,至营外,从营南门入宣旨。营中的诸将皆列仪仗,披挂整齐,相迎於外。入营中,宣旨毕。击鼓鸣角,通知全营,待军营上下准备妥当,曹操再和贵客从城中再出来,前后仪仗,大张旗鼓,从营地正门策马缓入。
两汉时期,为了军营的严肃和整齐,营地向来是禁止行车和策马奔腾。
加上他如今的官职又是大将军,作为三军统帅,更是需要带头遵守军纪,以起到一个示范和表率的作用,所以曹操每次入营,一样也是要策马徐行的。
不久之后,曹操与凉州使团来到营外,
此时营中诸将已在主将曹仁的带领下悉数来到营门,手持兵器、身披重铠,后系披风,列队行礼。
「诸君不必多礼。」
曹操在马上微微颔首,哈哈笑道:「本将今日前来,是为了敬劳诸位,‘介胄之士不拜,,如今既在营中,咱们以军礼相见就是。」
诸将中有披挂重铠还费劲想行拜首礼(将上半身前伏大致与地面平行)的,听闻此令,便就纷纷直起身子,只是拱手行礼,稍作寒暄之后,除了留下两个人在前边引路,其他人皆融入曹操身后的队列中,一路向着营中的校场行去。
既是为了「示威」,这次的阅兵自是早有准备,曹仁精心挑选出来了四千步卒,一千骑兵,整整齐齐地排着队列,组成十来个方阵,很早便立在大校场之上。
而今本就进入盛夏,又是下午,阳光自然愈发炽烈,等候多时之下,五千人不少都被晒的一脸通红,满头大汗,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乱动出声,只是沉默的立在那里,全场鸦雀无声,有各色的旗帜被风翻卷,发出的瑟瑟声响。
当凉州使团随着曹操一同入场时,便看见了这样的一幕:四方八面,旌旗如林;各分队伍,井井有条;盔甲鲜明,衣袍灿烂,更有戈矛耀日,人马腾空...
但最令他们侧目吃惊的,其实还是前方的一片静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