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的战乱缘故,周王府为配合官兵围剿流寇,再加上当时开封被围岌岌可危,周王为了保住开封城散尽千金招募壮勇和城中百姓一起守城,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仅仅此战,就几乎把周王府的家底差不多掏空了,战后开封是保住了,可周王的家财却由此散去了大部分。战后,周王还给了许诺的赏赐,这就让他手头更为紧了几分,这些日子周王一直在想办法弥补损失,而作为藩王他能用的办法并不多,除了向地方百姓压榨外,就是靠田地收入,又或者做买卖赚钱了。
周王在开封的名声不错,几代周王又是个明白人,很清楚把手伸向百姓弄银子不是什么好办法。当初大明流寇四起不就是因为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么?为了找一条活路这才聚集起来造反。
何况河南一地包括开封在内这些年饱经战火之患,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现在内乱刚刚平息,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现在逼迫百姓不等于饮鸩止渴?万一激起民变反而不是好事,周王又不傻,怎么可能这么做?
至于田地收入也是有限,种地能有多少收成基本是固定的,而且还要看老天爷是否赏脸。
所以周王更看重的是王府的一些买卖,这才是弥补损失的大头。所以当听说王府总管太监说有一个晋商要求见自己的时候,周王还是很高兴的,这些年因为和蒙古的边贸再加上山东开海的海贸,北方商人尤其是晋商发展异常迅猛,假如能搭上这条线,以周王府的地位联手赚些银子是件红事。
就这样周王就见了这个晋商,可这一见就见出问题来了。一开始还算正常,谈的都是平常事,包括一些生意上的话题。可聊着聊着对方居然试探问起了周王对朝廷的看法,尤其是对如今天子取代崇祯皇帝的态度等等。
这些话顿时引起了周王的警惕,周王当即训斥对方究竟何意,对方却笑嘻嘻说没什么意思,只是闲聊罢了,如果王爷不爱听他就不提了,有得罪之处还请王爷多多见谅。
周王立即就对此人有了防备之心,在他看来区区一个商人怎么会关心这些,而且他的言语之中根本不像是闲聊,反而有一种挑唆的意味。见周王起了疑心,对方也没深谈下去,又闲聊了几句就起身告辞。等人走后周王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直接找来王府太监追问对方究竟什么来历,一开始王府太监还想隐瞒,可被周王直接看穿,大怒之下一顿板子打下来,这太监被揍得哭爹喊娘直接就招了,得知对方的真正身份后周王大吃一惊,明白此事的重大,他连忙派王府卫士去找寻范毓馪下落,意图抓住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