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孙才是真正的举重若轻,挥洒自如。
他现在唯一担心的,只有皇上那边的意见。
他不是纪纲,他也根本没有机会直接觐见朱棣,所以他把握不住朱棣对他们锦衣卫的态度。
朱瞻基当然也不会跟庄敬来解释,让他看到希望,却又有畏惧之心,本来就是他想要营造出来的。
中军大帐,朱棣听了李谦汇报上来的信息,沉吟了半晌才问道:“太孙此时在干什么?”
李谦见朱棣并没有追究庄敬逾规的想法,笑着说道:“太孙如今被一帮将军给缠住了,他的幼军如今可成了香馍馍,谁都想吃一口。”
朱棣也忍不住莞尔一笑,说道:“庄敬这个佞臣,太孙既然要用,就暂且把他的脑袋留在脖子上。不过,关于锦衣卫的一举一动,都给我盯紧一些。不要让他们蒙骗了太孙。”
李谦暗想,太孙年纪虽小,却老奸巨猾,走一步看三步,谁能蒙骗了他。不过他仍然恭恭敬敬地应道:“奴婢晓得,不会让锦衣卫失去了控制。”
朱棣却叹了口气说道:“纪纲,还是很好用的啊!”
朱瞻基这个时候却没有心思去猜朱棣的想法,因为他现在一个头三个大。一帮年纪比他大了一倍有余的元帅大将,都将目光盯到了幼军身上,他的幼军还没有能成军,就面临被瓜分的结局。
这也是因为,这次北征,幼军斥候营的表现,实在有些太显眼了。
从朱元璋起兵造反,如今也不过只过了五十多年。这几十年来,大明也一直在对四海用兵,如今的大明军队,除了在速度上比不过北元骑兵,战斗力丝毫不差。
但是,大明的军队依旧是老式军队,更注重整体力量而非个人能力。
军队里不要说士兵了,就是大将们,还有许多大字不识一个。
但是朱瞻基培养的幼军,文化课,算数课,天文课,包括野外生存技能,都要超出这个时代的士兵一大截。
他们或许没有太高深的文采,但是能识文断字。他们或许不会九章算术,但是却个个都会根据日光,通过固定的方程式来计算定位,绘制地图。
这些士兵所学习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非常实用的,能让他们在战场上的能力发挥出一大半。相比之下,他们所具有的个人武力值,都变的不重要了。
这样一批士兵,这次北征爆发出来的潜力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他们远赴北海,调查清楚了瓦剌人的所有动态,也绘制出来了大明以前从来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