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亲族也因此得以大封,从他们的长辈到晚辈,都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奖励,无一疏漏。
八月十八,这一日的大朝会就一直在讨论给各军卫正式授勋的事宜。
军功分为功勋两级,在张北朱棣的大赏三军只是授功,正式的授勋却要通过朝会,通过文臣,通过兵部这个渠道才能算是正式的,朱棣一个人说话并不管用。
如果是在明代后期,武将受到文臣的大力打压,即使有赏赐,可能也会减等。
但是这个时期,在朱棣的强力统治之下,文臣武将虽然不能算是亲如一家,但是相互之间也没有多少掣肘。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这一个武将自营地,一个文臣制约武将的机构,相互之间虽然会经常爆发一些小矛盾。但是一切都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并且没有谁高谁低之分。
虽然朱瞻基因为受到后世的一些影响,对儒家的印象并不好,但是只有亲身体会了之后才知道,一个封建王朝是离不开儒家这个占据了社会主流思想的学阀的支持的。
而这个时代的儒家,其实也没有他想象中那么不堪。如今的朝堂内外,有着一大批具有理想主义和实践精神的儒家文臣。
光是是朝廷的内部,朱瞻基认为不错的文臣就有一大批。
像解缙、黄淮、胡广、胡俨、杨荣、金幼孜、杨士奇、杨溥、蹇义、郁新、刘观、郑赐、宋礼、金纯、夏原吉、吕震、金忠这些人,都是在历史上能够留下自己名字的人。
而在朝堂之外,大明各地,像这样的文人也不少。
比如以尚书头衔兼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的黄福,朱瞻基在后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人。
但是如今却发现,黄福却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发现的最能干的行政官员之一。
此人在控制交趾的策略方面,虽然执行的一些手段不太符合朱瞻基的心意,但是仅仅凭他单枪匹马就能让交趾人对他言听计从,就能让人知道他的能力了。
朱瞻基偶然间从奏章里面发现了这个人,对他做了一番了解后,越发觉得自己不能小瞧古人。
因为这个人不论在什么职位,干什么工作,都能做到让人无可挑剔。
但是像黄福这样的喜欢办实事的人,在文臣里面自然不够清贵,也不会受到文臣自己的推崇,所以在历史上名声不显。
洪武十七年,黄福登进士第。后入太学,历任金吾前卫经历。
他因为上书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