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明,自然天下太平,皇帝昏庸,就民不聊生。
其二,这种权力的集中让统治阶级的权力得不到有效控制。考上了进士,进了朝廷,就成了人上人,这些人来自同一个群体,有共同的经历和群体认可,自然会维护属于自己人的利益,造成了整个社会的畸形框架。”
这一点朱棣有些不太明白了,朱瞻基只好又细致分析了这种封建社会大一统时代对管理者要求的太高,导致了统治阶级与平民阶级的脱离,这是社会不稳的根源。
等朱棣理解了这方面的思路,朱瞻基才又说道:“想要改变这一切,首先是建立朝廷新的规矩。让一锅炖的朝廷变的条理分明,所有人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对不该插手的事务随意插手。
比如说你是户部官员,你就只能管财政,工部,礼部的事务,用不着你来管。哪怕你是户部尚书,也管不了一个工部九品工匠的职责。更别说某些礼部官员,竟然还操心军事,想要指挥打仗了。
所有人,认清自己的职责,不能干涉自己工作以外的事务,最多只能在大朝会的时候,对一些不法事务,严重影响到朝廷稳定的事务提请审查。”
朱棣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才说道:“可是这样一来,对官员自身的要求就会很高,对监督力度必须要加强。”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以前的朝廷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看不清以后的路。自秦皇以来,历朝历代无不是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兴盛,然后又灭亡。孙儿觉得,既然知道这个想法是对的,那就应该向着这个目标走,瞻前顾后,可不是帝王的优秀品质。”
朱棣忍不住笑了一下,反问道:“既然如今的朝廷大臣大部分都是儒家,那么,你又如何来限制他们呢?要知道,他们可是一条心。”
“所以,这就回到了孙儿刚才说的,孙儿会把朝堂事务分成四块,分而划之,各不统属。”
朱棣摇了摇头笑道:“三省六部制自西汉以来,到隋唐成熟,这套规则深入人心,可不是一言即可改之。”
“但是皇爷爷有没有想过?为何历朝历代虽然遵循这个框架,但是都会略加改变呢?”
“既然你都说了遵循这个框架了,还有什么说的呢?”
朱瞻基笑道:“孙儿当然也是遵循这个框架,但是略有不同罢了。”
这个时候,王彦在外面催道:“陛下,殿下,晚宴要开始了。”
朱棣谈兴大起,大声说道:“推迟半个时辰,朕有话与太孙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