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以及南方士族,只因你打消了他们禁书的意图,使他们诗书传家的优势荡然无存。不过南方士族在朝堂上、地方上都争不过山东士族,所以受损最大是又属于山东士族,我认为这也是你当前最大的劲敌。”
“言之有理。”裴淑英这番不是什么秘密,也没有什么新意,不过是老调重弹罢了,但杨集还是点了点头。
“关陇世家固然是因军事而兴,但是他们过重的军权,已经成了天下最不稳定的存在,所以他们的军权迟早要被天子收回。若是关陇贵族不作改变,不向文道方面努力,迟早会走向衰弱。这是因为天下稳定,军权必集中于天子,治天下者唯有文臣。”
“可山东士族不然,他们之所以千年不衰,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文化传承,圣人未免山东士族日后一家独大,的确是通过明经科、秀才科提拔了一批寒士,但这根本不足以撼动山东士族。他们开始只是不屑也不愿以科考的方式入仕罢了,后来他们发觉不可逆之时,凭着深厚的家风和文化传统,占尽了优势,近几年中举的士子,就没有一人是寒士。这是天然的差距,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等到寒士借助这些书籍成才、拥有与山东士族分庭相抗的才华时,官场尽是山东士族的人了,届时,还有没有明经科、秀才科还是两说。”
“况且寒门出身的臣子,一开始确实因为自身的经历仇视世家门阀,但这种仇视只不过是羡慕、妒忌而已。等他们也富了,就会和当初对立的世家门阀当盟友,这是因为骤然暴发的人,往往也想变成世家、得到世家的认同。最典型的人物莫过于汉末的大将军何进了,他原先只是一个屠夫,在争取权力之时,确实是与汉灵帝对抗袁氏为首的士族,可当他成了大将军时,部属和幕僚尽是士族子弟,心甘情愿的充当士族的利刃。”
“山东高门人才辈出,难道他们看不到这一点?只要他们肯放低姿态,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定然会抢破了头的去做山东高门的赘婿、门生、假子,籍以抬高自身的身份地位,最终成为士族的外部势力。所以我认为寒士可以通过书籍成才,但是他们当了大官之后,为了维持自身利益,定然会和士族一起维持现有的录用制度。当然了,也有人想着去打破旧规则,但这种斗士少之又少,根本动摇不了大势的。”
杨集皱眉道:“你的意思是说,让我支持禁书令?”
“不是!”裴淑英轻轻摇了摇头,“你虽得罪了天下世家,可却得到了圣人、太子的赏识和重用。你现在想退都退不了。”
“你这不是白说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