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奏疏,拟个执行方案出来。”
“遵命!”内侍上前,从杨安手中将过奏疏,恭恭敬敬的退了下去。
杨广站起来,走了几步,目光眺望西方,目不转睛的问道:“卫王到了何处?”
“据信使说,卫王到了渭州,准备从秦州乘船东进。”杨安想了想,又说道:“渭水没有什么暗礁,可以日夜行船,而且这个季节水量大;从时间上说,后天应该抵京。”
“好!”杨广揉了揉太阳穴,他对关中的掌控力极强,知道民间都让他是个急于求成的人,可是和杨集一比,他发现杨集比他更加急功近利,恨不得把百年之事一天办成,这如何得了?这怎么可能?
唉!
金刚奴还是嫩了点。
治大国如烹小鲜,哪有这么简单、容易的?
金刚奴想法虽好,但太天真了。
等他回来,自己务必抽出时间,好生教导他一番,免得他走上急功近利的歧途。
“圣人,越国公到了,正在殿内求见。”这时,又有一名内侍在门外禀报。
杨广愣了一下,杨素是兴建洛阳新都的“总指挥”。以新都为中心的军事设施、军事要塞,皆是杨素一手设计,幽州的军事部署,同样是杨素建议。
如今迁都在即,杨广未免发生什么意外,便将杨素召唤回来。
只是杨素来得好快,比杨广预留的时间早了两天,连忙吩咐道:“越国公从洛阳回来了?快宣!”
“遵命!”内侍退下。
片刻功夫,杨素便在这名宦官的引导下匆匆走进千秋殿,他上前一步,深施一礼:“老臣杨素参见圣人。”
“越公免礼!”杨广看了看杨素,暗自倒吸了一口冷气。数几月未见,杨素竟然变成了一个面色腊黄、瘦骨嶙峋,气色也相当不好。
病恹恹的模样,让杨广怀疑一阵大风,就能将他吹倒,连忙吩咐道:“越公请坐。”
宦官闻言,连忙给杨素抬来一只软榻,杨素谢了,便坐了下来。
“越公,要不要休养一阵子?”杨广看了看瘦弱的杨素,煞是揪心的说道。
尽管杨广当了皇帝,也知道杨素有点“功高震主”了,但他正值壮年,而杨素却是个阳寿不久的老人家。所以他从来就不担心杨素干出什么事儿。
在这个前提之下,杨广唯一的念头,就是和杨素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所以,他对杨素的担忧完全发自内心,没有掺杂半点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