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了,又没完全投降。
占领了,又没完全占领。
以上就是大概的情况……
当魏延的旗帜高高的从易京一路往北的时候,像是任成一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郡县官吏都选择了投降。
如果再早一些,在董卓进京之前,或许这些地方的官吏并不会就这么『爽快』的选择投降,但是在当下,随着大汉王朝的信用体系,官吏秩序的崩塌,地方的官吏的心态演变,策略选择,以及具体行为自然也就随之产生了变化。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是群体性产物,必须要有少数人代表大多数行使领导权,完全的,彻底的自由,就等同于混乱。由部落到国家,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演化,但是同样的,当皇权依赖于理想幻灭的时候,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联系就会断裂得非常严重。
东汉之初,地方上的地主乡绅,大族高姓,利用支持刘秀获得了政治上的特权,在法理上形成了地方治理的辅助者,也是东汉王朝的维护者。然而,在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再加上西羌和黄巾内外混乱的双重压力之下,官吏与士绅对朝廷的信任依赖,逐渐瓦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确保自己的地方利益和特权,就成为了这些士族乡绅地方官吏的选择。国家存亡不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而是自己的家族利益和地方稳定。
魏延和阎柔两个人的兵力加起来,根本无法控制所经过的这些州郡县城,而且阎柔的骑兵队列人数也不多,也不适合用来攻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仅是在易京,防守或许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要进攻冀州,就难免有些吃力。
如果是旁人,大概率可能就会等着赵云带着北域兵马南下之后再打配合,可是魏延坐不住,尤其是在接到了赵云取得了辽东大捷消息之后,更是饥渴难耐。
这次魏延北上进攻幽州其他郡县,摆出一副似乎要和赵云联络的模样,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南面,侦查身后冀州方向的动静。
只不过魏延也没想到,他进军幽州南部,和冀州接壤的这些郡县,竟然一点抵抗都没有,仅有一次见到了些曹军兵卒,也是见势不妙立刻就是四散奔逃。
『这样的城池,这样的人,就算是再多,又有什么用?』阎柔坐着,用小刀在剔着一根牛骨上的肉,慢悠悠的说着,『而且我觉得,这些家伙将来肯定会背叛我们。』
『不,不,你错了。』魏延很严肃的摇了摇头,在阎柔一愣的时候忽然咧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