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于是孙山就这样成为他的学生了。
随着一天一天的相处,洪秀才眼睛一亮,初看孙山很一般,但慢慢的变得不一般。
字和文章四平八稳,可对比其他学生,真的好扎实,一问就能回答出来。
最重要是孙山勤奋刻苦 ,人如其名,像座山那样稳稳当当,不悲不喜,不骄不躁,不怨不恨,不争不抢,按部就班地学习。
虽然比同年人少了鲜活,但科举就需要孙山这种人,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学习。
洪秀才至今仍觉得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让孙山提前进考场。
机缘巧合之下,孙山竟然给他考上了秀才。
十三岁的秀才,即使最后一名,也前途不可限量。
洪秀才那一个激动,那天又看到了希望,看到他的愿望会在不久将来实现。
果然,十年后,二十三岁的孙山就帮他实现愿望了,就成为可望不可及的进士。
洪秀才语气哽咽地说:“阿山二十三岁就考上进士,好,好,好。”
德哥儿骄傲地说:“洪夫子,我们的山子年纪轻轻就成为进士老爷,将来肯定大有作为。山子这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走得更远更高更强。”
洪叔乐呵呵地说:“山子从小就是聪明仔,我一直都相信他能考上进士。只是他比我想象中的更聪明,年纪轻轻就成为进士老爷了。”
洪叔更想说的是年纪轻轻就要当官老爷了。
这可是官啊,他一辈子都不敢想自己竟然能认识官老爷,而且这个官老爷还是他从小看到大,吃着家里媳妇做的饭菜长大的。
哈哈哈,想不到媳妇的饭菜竟然那么好,能喂出一个官老爷出来。
洪秀才果然像德哥儿说的那样,自从知道孙山高中后,再也没有心情教书了。
不一会儿,学堂的学生就知道他们有一个进士师兄了。
这个消息,对于偏远贫困的山区学生来说,简直是孙悟空从石头炸出来一样的存在。
别说进士了,别说举人,连秀才都不多见。
可现在,他们的师兄竟然是进士老爷,懵懵懂懂的学生也好,懂事的学生也好,都不敢相信。
有些学生还亲自被孙山师兄授过课,现在想起当初教他们的竟然是进士老爷,更是激情澎湃,无以言表,跟洪秀才一样没心情读书。
很快,县衙那边的两队报喜人马集合,一队赶往孙家村走,一队在黄阳县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