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东看了看陆余王治郅和姚明,深深的叹了口气。
“但是体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也不是篮协的官员。”
胡卫东苦笑一声:“我也是受到陆余不打亚锦赛通过自身影响力试压篮协这件事的启发,我发现只有有了更大的影响力,才能喊醒体制内那些装睡的人。”
“而你们,将会是中国篮球未来最有影响力的人。”
……
回到酒店的陆余躺在床上,左边是阿泰斯特的呼噜声,右边是钱德勒嗦泡面的滋滋声。
原本是双人间,他们俩非要以和陆余讨论战术的名义加了一张床,三人睡一个房间。
陆余睡不着了,看着天花板,脑海里想着胡卫东晚上说的话。
他不知道如何改变中国篮球的未来,因为这个问题直到他穿越过来之前都没有解决。
不过成为篮协主席之后的姚明倒是做了一些改变。
其中效果最显著的一条——体教结合。
陆余不知道体教结合这条路能不能解决中国男篮人才断层的问题,甚至不知道如果在这个时候提出体教结合会不会揠苗助长。
毕竟中国篮球发展的问题太多了。
球员和教练断层严重,篮球体制不够完善,职业联赛发展畸形,球员注册年龄虚假,国内篮球的发展不是一个体教结合能够解决的。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就是中国篮球的基础很好,金字塔塔基很牢固,的确这些年喜欢打野球的爱好者越来越多。但90%的中国篮球爱好者,连全场比赛都没打过几次,就是在半场打一打3v3,更别说有什么接受专业训练的机会了。
野球爱好者人口再多,和青少年篮球培养体系没什么关系。塞尔维亚、西班牙、立陶宛、意大利这些世界强队,球员的对抗能力非常出色,但是跑跳这方面身体素质并不比亚洲人强太多,那些欧洲后卫还没有林书豪快,而对抗能力完全是可以训练的。
他们立足于世界的基础是,球员出色的基本功,出色的技战术素养,出色的团队合作。虽然天赋上比不过美国人,但是欧洲球员在战术素养、团队配合和基本功上完全不输给美国人,欧洲出品的球员,往往是nba技术出色、球商高的代表。
欧洲篮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离不开他们极为完善、严谨、科学的青少年职业培养体系,这是最值得中国学习的部分。
但是从国情上来说依然很难照搬欧洲的模式。
中国有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