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斥。
并且他们心中对中原是非常向往的,虽然一辈子没去过中原,但是在祖祖辈辈的熏陶下,中原已经变成了富庶的代名词,在他们心中,中原遍地是黄金,不少人都希望能够搬到中原居住。
对于这样的人,赵括只能心中一笑,全部给予满足,不过以后想要后悔可就不行了。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不愿放弃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
“寡人会让农家和庖厨学院派一些人员过来,研究怎么能够让牧草长得更大更肥。顺带想办法让牛奶、羊奶制品更加容易保存,是做成奶粉还是怎么样,能够运送到中原。到时候,你们喝不完的牛奶和羊奶都可以卖给官府。”
赵括建立庖厨学院可不是为了单纯的口腹之欲,而是为了将不好吃的东西变好吃,将不能吃的东西变能吃。
比如大豆,在豆腐发明出来之前,贵族很少会吃大豆,因为大豆味道的并不好,非常腥,吃多了还容易胀气,只有平民才会吃。
但是大豆不吃地力,根部的根瘤菌还具有肥地的作用,即便是灾年,也能够有不错的收成,帮助百姓渡过饥荒,保岁易为,因此不少国家都规定每户必须种植一定亩数的大豆,以应对灾年。
大豆不仅豆子能吃,秸秆能够烧柴,叶子嫩的时候也能吃,人们把贵族称为肉食者,把黔首称为藿食者,藿就是豆叶。
等到豆腐做出来之后,紧跟着伴随一大堆豆制品的诞生,大豆被端上了贵族的餐桌,许多贵族喜欢又白又嫩的豆腐,还有豆腐脑,赵国依靠做豆腐赚了不少钱。
大豆的地位更是直线攀升,与粟和小麦并列,今年赵国刚开采出来的土地几乎全部种植了大豆,都不用官府推动。
和豆腐一起火起来的, 就是一直被人诟病的庖厨学院,以前被很多人看不起,现在许多贵族把自己家厨师送进去深造,不求能发明点啥好吃的,只要能多学点手艺就行了。
然后他们就又发现了一个好处:不管庖厨学院发明出来啥好吃的,他们都能尝尝鲜。
于是庖厨学院更火了,从人数最少的一个分院,成功变成了一座人数中等偏上的学院。
草原上以放牧为主,奶制品泛滥,这些鲜奶很难保存,一天喝不完就要倒掉,明天又会有很多新鲜的牛奶。
而中原百姓却根本喝不到。
如果能够做成奶粉,或者其他奶酪等奶制品。保质期不需要太长,半个月左右便能够运送到邯郸、邺城等地销售。一个月就能卖到中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