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十,却能够发挥出十三、十四甚至十五的实力。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赵括亲自走到战鼓前面,为将士们擂动战鼓,金色战云从赵军中升起,朝着秦军碾压而去。
「我们赢了。」公孙龙松了一口气,刚刚除了乐毅之外,就属他压力最大,如果他和乐毅不能在白起的战阵上破开一个口子,后面不会这么顺利。….
「白起的实力确实堪称恐怖。」荀子开口说道,他也是懂带兵打仗的,只不过目前还只存在于理论,没有实操过。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看出无论是乐毅、廉颇,还是赵括,单独面对白起的时候都是出于下风。如果秦军之中有几个文臣帮助白起的话,这一切可能都会逆转,现在战败的可能就是赵军了。
「看来大军中有文臣还是有好处的。」鲁仲连说道。
各国谋士很多,不过基本上都是跟在君主身边,跟随大军中协助指挥作战的还是极少的,大多数都是由将军的门客担任。虽然门客中也有顶级谋士,但毕竟是少数。
「秦国什么都不缺,就缺顶尖的文臣。
」黄石公笑着说道。
关东各国认为秦国是蛮夷、养马的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秦国历来只重武功,不修文治,秦国历代相国,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东方六国。
张仪、甘茂、商鞅、魏冉、楼缓、孟尝君田文、范雎等等,包括后来的吕不韦、蔡泽、昌平君、李斯、冯去疾也都是出自六国。
而秦国自己培养的顶级文臣只有樗里疾等寥寥数人。
诸子百家除了兵家之外也全部出身关东,赵国的法家慎到,儒家荀子、虞信,魏国的纵横家张仪,卫国商鞅,宋国的庄子,鲁国的孔子,邹国的孟子,楚国的鹖冠子,齐国的阴阳派邹衍等等。
唯独秦国,除了能打仗的,诸子百家一个都没有。
可以说,秦国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最贫瘠的土壤。
有句话叫,他屯粮食我屯枪,他家就是我粮仓,用来形容秦国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不生产人才,我们只是人才的搬运工。只要我福利待遇好,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升职加薪,你们培养再多的人才,那也都是额滴。
没错,老子就是要拿你的,用你的,还要打你。
你奈我何?
说实话,东方六国不是不知道这些,但是没有办法。
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