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费的时间长。
其他各国征兵,如果只是一郡之地的话,不到十天就集结好了。赵国这边才刚刚开始选拔。
“对了,大王。李牧说燕地虽然有擅长水利的专家,但是得知赵国想要治理整个辽河平原,没有一个人敢担大任。李牧请求让郑国前往燕地,勘察辽河。”蔡泽将一份奏折交给赵括。
“河套现在情况如何?郑国能走得开吗?”赵括问道。
“栗腹总督几个月前来信说已经全部规划好了,不过建设完成还得五年左右。河套有不少水利大师在,调几个到燕地倒也无妨。”蔡泽说道。
他本来就是燕人,自然希望能够把燕地建设的更好。这种只是张张嘴的事情,能为家乡争取,还是要为家乡争取。
虽然他老家并不在辽河平原,甚至从来没有见过辽河。
“那就调郑国到燕地吧。”赵括一边签署调令一边说道。
另一边,齐国使者陈恭找到虞信和鲁仲连。
“这是我齐国目前找到的证据,虽然还不能完全证明这件事不是我齐国干的,但已经足以证明,这里面有秦国的影子。这些收买匪徒的钱财大半都是秦国的圆钱,只有少部分是我齐国的刀币。”陈恭将齐国送来的资料递给虞信和鲁仲连。
几天前,陈恭离开王宫,虞信和鲁仲连就偷偷找到了陈恭。
两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齐国洗刷冤屈,化解赵齐矛盾。只有这样,赵国才能集中所有力量对付秦国。
在他们看来,赵括这个时候还不退兵,已经是意气用事了。
一个乡的百姓远没有赵国的利益重要,身为国君,应该以大局为主。
而且这件事本身知道的人就不多,压一压也就盖过去了。
但是赵括是国君,他们劝说不动,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了。
只要能证明赵人不是齐国杀的,他们再从旁劝劝,让赵括退兵并不难。
赵国在齐国是有不少势力的,特别是赵国商会,不知不觉间已经覆盖齐国绝大部分地区。
而且当初那群匪徒逃入齐国之后,可是得到当地官吏庇护的,匪徒能跑,那些官吏可跑不掉,再加上虞信和鲁仲连的智慧。
没过多久,齐国就在两人的帮助下发现了秦国留下的踪迹。
“秦国收买的那群匪徒找到了吗?”虞信问道。
“找到了一部分,你们告诉我之后,我立刻写信给太后,太后立刻发兵将当初接收那群匪徒的官吏抓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