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主核实清楚没有问题之后在纸条上签字,不会写字则按手印,一式两份。
户主若是瞒报,被官府查出来之后,会遭受罚款,甚至罚没土地。
小吏若是多收或者少收,轻则停职,严重者抄家。
户主发现问题,可以向官府反映,官府不应,则向乡校反映,乡校直接反映给赵胜。乡校不管,还可以通过同乡的士兵从军队反映给太尉。
最后实在没人管,则敲登闻鼓,一般来说,到这种程度,至少整个郡上上下下都会被彻查,但凡有点问题,一个都跑不了。
虽然无法彻底杜绝类似淋尖踢斛这种事情发生,不过在现有的条件下,赵国已经将乱收赋税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丰收之下,燕地迅速恢复元气,田亩已经重新统计,赵国可不管你权贵不权贵,所有土地都要丈量,登记在册。
赵国在辽东和辽西建了数个港口和咸鱼加工厂,还有造船厂,盐场,其他海产品加工厂等等。招纳当地百姓做工。
对于没有和赵国对着干的贵族,朝廷也会卖给他们船,让他们捕鱼。
赵括对贵族没有什么仇视,但前提是他们遵守赵国法律。
过了农忙之后,大家就跑去挖河修路,或者去工厂上班,修路的工钱已经从十钱涨到了十五钱,工地管一顿午饭。
郑国还实行了激励政策,对于表现好的俘虏,减少其服刑时间,最多能够减少一半,也就是说,两年半就能回家。
这对于俘虏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兴奋的好消息。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辽河平原的开发速度显着提升,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按照郑国预计,照这样下去,最多十年就能完成辽河平原的改造,这还是因为俘虏只能干五年,否则时间还能再缩短一点。
当然,十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已经很短了。
赵国南部干旱仍然在继续,大家都在想办法灌溉,不少水渠都没有水,邯郸城外的牛首水淤泥***在外面,都能够看清河底,随时都有可能断流。
滏水和漳水的水位也大降,百姓面带忧愁。
赵括下令各地一定要稳住物价,粮食,盐等必需品禁止涨价,赵国边境禁止一粒粮食流出。
同时组织百姓挖河,疏通河道,过去疏通河道很麻烦,只能等到秋冬,水落石出的时候疏通河道,这个时候天气又已经寒冷了,无法持续太长时间。
如今由于干旱,各个河道都没有水,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