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允炆一上台便反其道而行之,提高文官地位,打压武将,削藩裁撤兵马收归中央朝廷。
这陕西行都司不像内地布政史司,此处人烟稀少,原本不设州府县等和对应的一系列文官,而是只设卫所都司,将军政归于各级指挥使,军政一体抵御外敌。
不过自四年前朱允炆登基,便开始他的微操大师行为。
首先向行都司派驻了文官参赞军务大臣,与都指挥使同镇行都司驻地甘州,将都指挥使的权力分割一半,甚至还隐隐高于都指挥使。
这还不算完,光派一个参赞大臣显然不能深入到行都司属下各卫所基层,所以又增派各布政使参议官员,各按察司佥事下派到各卫所参与军务,政务。
甚至连最基层的百户所都会被派遣各屯田同知与水利通判管理,各级武官的权力被大大分割削弱,让他们感到朝廷的不信任与捉襟见肘。
就连他这个西北边陲的武将也不能幸免,肃州卫中派遣了一名布政使参议,与他共决军务,作战。一名按察司佥事管理军法,民法。
对于这种用屁股管理脑袋的行为,他感到处处掣肘,上行却不能下效,首尾却不能呼应。
几次作战都因为这些不懂军事的文官指手画脚,让自己的士卒毫无斗志,将领才能被限制,整个肃州卫军队战斗力严重下滑,故而在外战中屡战屡败。
一旦战败文官便将关系撇干净,一本奏子直接递到参赞大臣处,直接导致邓平虏屡次被责问,这升迁也就遥遥无期了。
他心高气傲,作战勇猛,立志要成为自己父亲邓愈那般的名将,封侯拜将,名垂青史。
他是要做个万户侯的人,如今却困在这小小的肃州卫,他岂能不烦躁失眠?
只见这邓指挥使正挑灯看着军报,却见指挥使衙门外一阵喧闹,打破了这午夜的宁静。
邓平虏看着这一封封败报本就怒火中烧,见着外间吵闹,便将军报砸在桌案上,霍然起身去看。
还未待他出门,只见迎面走来一人,年约三十出头,其人身着绯袍贴里,虽绣着武官走兽,却是颇为白净,文质彬彬。
此人名叫李承恩,为肃州卫指挥同知,从三品,属于邓平虏的副手。
虽然官阶比自己低半品,不过邓平虏可从不敢小瞧此人,他虽是自称是邓愈私生子,可这李承恩却是当今曹国公李景隆的堂弟,实打实的皇亲国戚,下放到肃州卫做流官镀金的。
“邓大人您过目。”,那李承恩递来信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