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服,无话可说。
因为他真的是被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一起针对、背刺过的倒霉蛋,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
所以他来说这两个学派的不足之处,更有一种苦主在控诉的感觉。
苦主都控诉了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更别说人苦主还是皇帝了。
刘备就用这种优势身份,对天下人控诉儒家学说的不足。
那一字一句都是斑斑血泪。
他说他遭到背刺之后,深刻的认识到了只是靠教化是无法使人心向善的,掌握了经学传承的人尚且会做出卑鄙无耻的坏事,起不到表率作用,又怎么能要求学子们去做道德楷模呢?
自己做不到,还让别人去做,这样卑鄙无耻的事情一再发生,还是发生在第二帝国的上层,这让刘备感到痛心疾首。
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充分证明了儒学治国的局限之处。
正好他也放弃了《左氏春秋》的传承,放弃了儒学的传承,那么就从此刻开始,停止以儒家学说单独作为国家指导思想。
自董仲舒以来大汉朝廷近三百年的独尊儒术的思想格局,就此画上句号。
之所以不是废弃,而是取消单独的资格,主要也是因为儒学当中有很多值得采纳的东西。
儒家学说中的宽仁之道与重视教育的内容,是其他学派所不具备的。
只是单纯的采用儒学治国,片面强调仁德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东西,才会让儒家学说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这不是先人想要的结果。
所以,他决定博采众长,兼听各家学说的优秀之处,全部采纳,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指导思想体系,用以取代单一的儒家思想指导体系。
至于采用什么其他的学说来进行补强,刘备则认为没有规定,什么学说的什么内容合适,就应该拿进来补强,所有好的东西都应该拿过来,而不应该囿于学派、门户之见而对优秀的内容视而不见。
在刘备的设想中,大汉第三帝国的思想风格就讲究一个打破门户之见,兼采众长,不固定采取某家学术,而要展现出一定的学术自由的味道。
就比如法家,法家的确失之刚猛,但是秦的覆亡并不能完全怪罪法家,也有很多统治者的因素和当时的时代因素。
法家的很多东西的确严苛,但是法家所主张的以法治国,以及对人性的剖析和约束,还有反对复古、认为世界朝前发展的世界观,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
反正刘备现身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