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即便是赵括也还是决定将此议押后,等几位将军到齐之后再行讨论。
但不管怎样,韩地建郡还是势必要执行的。
而这两个郡的郡守和一众官吏的人选,也需要平原君来掌舵。
老而成精的平原君,当即投桃报李地再度提出了建议:将韩地,也就是未来颍川郡的官员名额中的七成分给世家贵族;而将燕北,也就是即将成立的蓟北郡,郡内官员名额的七成分给招贤馆所纳贫寒人才。
几乎瞬间,赵括便已经明白了平原君的阴谋。
说是阴谋,实际上说是阳谋也无不可。颍川丰饶而燕北苦寒,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身为世家门阀,自然是想要往颍川任职,而不想去那蓟北。
既然如此,便顺了世家们的意思。
一来,平阳君的叛乱,让邯郸的世家大族已经风声鹤唳,让出颍川郡的官位,也算是对世家们的一次妥协;
二来,这颍川几乎可预见地将成为四战之地,让世家大族之人前往任职,看似繁花似锦,实际却是暗藏杀机。
一旦秦军杀到,若降了秦军,国内便有了对付其家族的把柄;若是抗秦,极大概率会被秦军破袭之,自然对于其家族也是巨大的损失。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不仅抗秦了,还打得不错!
那还有啥说的,那就是咱赵国的肱骨之臣啊。赵括虽然想摆脱门阀世家对朝廷的控制,但在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完全脱离世家也是不可能的。
赵括所要做的,就是加剧世家与寒门之间、世家与世家之间的相互竞争,从而选拔出真正有用之人为己所用。
至于这个人是属于世家还是寒门,甚至是他国之人,其实并不重要。
就如现在的朝堂之上,首辅平原君赵胜乃是世家之人,辅臣吕不韦却是他国之人,还有自己一手提拔的李牧,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寒门而已,更别说自己手里最快的利刃赵平和赵韦等人了。
也正是这样微妙的组合,才保持了赵国政坛的基本稳定。
只是,从平阳君作乱一事就可以看出,世家大族的力量还是过于强大,只是因为赵括个人实在更加强大,这才让他们暂时的偃旗息鼓了起来。
而这样情况,极有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如同历史上那般:祖龙(赵括)死而地分。
用颍川郡为鱼饵,钓出世家的力量,安抚世家的同时,又在削弱世家力量的同时,更有可能为国家找寻人才,可谓是一举多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