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眼下大明最不许要考虑的便是工业成本问题,而是产出。
蒸汽机、其他钢铁零件、火药、子弹、枪械,在有武力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够安心发展经济。
干活真正消耗的乃粮食,这个只要提供足了就没问题,毕竟工作的时候与休息的时候,对食物数量不同。
百姓干活赚钱,就用百货商店销售的商品来让货币流通,商店的商品有不少高技术含量的。
所有的一切前提在于官员没问题,如果一个州府的官员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腐败的,经济发展想快都快不起来。
每一个官员在明明知道哪一个方法能够让百姓赚钱的时候,考虑自己能从中捞多少钱,捞不到就不推动,能捞到的哪怕带来的经济效益小也推广,经济不行那是朝廷的事情,与自己何干?
官员为朝廷赚一百万贯,自己只能得到几十贯,做另一件事情时可为朝廷赚十万贯,自己能得到一千贯,那还用选嘛?自然是自己得几十贯的了,否则会被杀头的。
“咱们这边,由于有朝廷派来的军士配合,又有在明的不懈努力,才叫人看着繁华起来。”里长看向刘晟。
刘晟在里长话音未落的时候先抱拳,随即:“里长谬赞了,晟不敢居丝毫功劳,皆赖陛下选人、识人之明。”
“咱不要互相捧了,先找个地方歇息,这里全是灰。”铃儿开口,她讨厌这么多煤。
众人往另一条路上去,其实还是灰多,这条路才是运输煤的主路。
水洗完的煤块用矿车在轨道上运,另有人带着麻袋过来装煤泥。
煤泥是湿的,干的密度小,给背煤的人干煤面子他们也不要,湿的里面含水,却能够让煤粉之间的更紧凑。
这种煤泥就是泥的样子,黄泥的那种,拿来搓团没问题,就是蹭一手黑。
有人在那里背来背去,矿车不允许他们用,除非他们花钱。
“都是勤劳的人啊!过来背不要钱的煤泥,再找别人卖。”
朱棣赞赏,即便背煤的人腰已经快弯成九十度了。
转而他想起件事情:“冬天也洗煤,刚洗出来的还未结冰,这个时候路上的结冰了,用爬犁拉着走,一次可运许多。”
朱棣觉得冬天比夏天好,百姓背那一麻袋的煤,看着体积不大,得有二百斤。
也有用扁担挑的,脚走在路上一步一个印。
冬季土地冻硬了,再下个雪,这边的水多,路面上结一层冰,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