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能活下来的,皆已为鲜卑矣。是以,想要重新经营朔方郡,最重要的便是人口。”
周瑜听后问道:“敢问府君,我听闻青徐等地的人口多有被送到幽州安置者,不知可否抽调一些入朔方为民?”
“今其人已在幽州定居,不宜再迁。不过人口已经有了来源——近年来,各郡国皆有刑徒。”关羽说。
所谓刑徒,指的是长期坐牢的犯人需要长期服徭役,戍边屯田算是汉家对刑徒的常见处置方式,而在具体的施行中有两种可能的方向——一种是刑徒单独去戍边劳役,待到期满或是遇赦归家,另一种则是带着家人一起了。后者本身就是一种充实边境人口的政策,而带着家人戍边毫无疑问会获得优待。
“我之所以还未出发前往朔方,除了要等南匈奴左贤王于夫罗及没鹿回部大人窦宾外,最重要的便是在等各地刑徒集结而来,以为朔方郡之用。”
周瑜则带着些疑惑问道:“以我愚见,过往戍边虽有刑徒,但终以良家子为主。今尽以刑徒,其中多不法之徒,恐有祸患。”
在周瑜看来,若只有一些刑徒也就罢了,可若全是刑徒,就算其中有一些是无奈犯罪的良善,但大部分都是恶人,将来也难以治理。事关朔方郡的长治久安,哪怕与关羽不熟,周瑜也决心直言。
事实证明,他选对了,关羽并未因为他反对的意见而恼怒,反而称赞道:“公瑾所言甚是。”
“然此一时彼一时,”关羽说道,“我听说公瑾以往在扬州与山越人有过不少接触,我虽没见过山越,却听说过此辈蛮族因为山中物资匮乏,最是崇拜勇猛者。而草原之上,天灾人祸不断,此点特为尤甚!面对鲜卑人,若想不受屈辱,正该好狠斗勇!软弱在鲜卑人心中只会被认为可欺。”
“今复朔方郡,虽是故土,但与开拓无异。鲜卑人生活在此多年,与其将之驱赶走,不如将之分化瓦解,效南匈奴故事,以为朔方屏障。而要与鲜卑人相处,正该先由恶人开路!”
“之后再择机迁民以实朔方。”
周瑜听完关羽的打算,拜道:“府君远见,倒是瑜考虑的浅了。”
关羽笑道:“此非我一人之见,而是天子与群臣商议得出的策略。”
简单介绍完了朔方郡,关羽又谈起北地郡,相较于朔方,北地郡的情况更好些,郡中不仅有人口,也并未完全迁居左冯翊。先帝之时,便数次尝试将北地郡迁回故地。后来鲜卑自北地郡旧地入寇,被曹操关羽等领兵击败,其后曾经一度停滞的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