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融会贯通。昔日门学重立之时,虽也教授经典,但不足之处多矣,今于门学而言,当有一适合他们的学说以引导之!”
说罢,蔡邕对樊陵说道:“德云,原本该留德云在家中做客,但我心有所想,有意拜访郑康成。”
樊陵听了,正要识趣地告辞,却猛然听蔡邕说道:“德云可愿同去?”
“自然愿意!”樊陵应道。
而此时的郑玄正在研究什么呢?
他有感于早年间的外戚、宦官乱政,又感于近年来各地豪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起兵作乱,如今他的学说极为推崇君臣纲常。
等到事情兜兜转转来到刘辩面前时,他听着蔡邕和郑玄介绍着他们为了教育门学诸生而专门挑选编撰的经典及注解合集。
刘辩听着听着觉得很有意思,核心观点是什么?他总结为坚持皇帝陛下的领导不动摇。
刘辩感觉像是一种狭义的“科学没有国籍,但科学家有”。
同时也对百工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
毫无疑问,这门“思想课”会加重门学诸生的学业压力,但刘辩还是毫不犹疑地答应了。
有了郑玄和蔡邕背书,鸿都门学接下来的发展在思想上的阻力会越来越小。
有时候,刘辩觉得,当大臣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时,就已经没他什么事了。
他只需要把握好大方向就行。
譬如之前的关羽、张飞、周瑜、徐庶他们,在定下大略之后,余下的事情根本都不需刘辩多关心,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能力自主完成刘辩交待的使命。
又譬如现在的徐晃。
当刘辩有意将西域长史府升级为更高层级的西域都护府时,对于新都护的人选朝中经过多方讨论之后,还是定下了在西域打了胜仗的徐晃,西域那边需要一个功勋卓著的猛人。
至于在西域劳苦多年的胡轸,则作为徐晃的副贰即西域副校尉继续留在西域。别看只是副校尉,但这份自前汉时便有的官职和西域都护一样,都是比二千石,就连职责范围都与西域都护有所区分,西域副校尉的工作重点在于西域屯田。
和所有的边地存在的问题一样,汉室在西域所面临的问题同样是人口不足。在不强制迁徙百姓的前提下,如何多快好省地移民西域参与屯田,成了一大问题。
目前能送走的刑徒都被送去朔方郡了,便是有剩下的,北地郡也能吃下。
徐晃此来,正是要向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