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值,也就是。。。估计整个高瓴科技,价值3600亿华元的总市值!”
在场的各个人虽然心里头都有准备,但是均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纷纷脸中露出震惊之色!
通常而言,不同的业务类型、不同的成长阶段适用于不同的估值方法。
消费类科技企业盈利步入稳定阶段后,比如像2006年以后的平果,PE或者PEG估值方法更能对企业进行合理估值。但是对于1993-2006年的苹果公司,处于其历史成长阶段,PE波动剧烈,不适用传统估值方法。
所以在2014年左右的这个时间点,都会是基于PEG方法对高研发投入科技公司估值额的缺陷,因此大部分的投资银行使用一个新的估值模型,即市值-研发支出前盈余(PER)估值法以体现研发的价值。
这个方法在美丽国中该指标有较好的作用,在标普500成分股中,PER基本介于10~30倍之间,平均值为15倍,对应PERG主流介于0.8~1.5之间,平均为1.2%。
其中,具备较好增长前景的公司,例如脸书、应用材料、微芯科技等半导体芯片类公司,PER相对较高,大约在15~25倍。
而较为成熟,老牌科技股PER相对较低,估值在15倍以内,例如英特尔、IBM。
所以,高瓴这个估值,明显是处于PER的高位水平,22倍已经接近25了。
会不会破发?
这是在场的投资者们马上想到的问题。
“22倍会不会太高了?”
“我都没在港交所见过22倍PE值上市的科技公司!”
“港交所可不是纳斯达克,这里的主要交易者,基本上都是券商和一部分散客投资者,他们确定能够逗得住吗?”
在一旁的汪济忍不住问道。
“上市当天股价,兜住问题不大。”
“长期来看,关键还是要看高瓴科技未来的发展!”
“如果发展速度快,那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预估PER还有些低了,放置在30倍都没有问题。”
“但是预置低了,低于15倍,这个水平对于普通科技公司是个正常水平,但是对于高瓴科技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市场上就会认为我们对高瓴科技的发展,没有太大的信心。”
“所以在一开始,我们反而不能制定得太低,太低了对股价不利!”
在一旁的华天意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