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究其原委,在于杨廷和等人与武宗矛盾极深,甚至连武宗之死,后世都有怀疑是文官集团在背后下的黑手。武宗在世时紧抓军权,根本不把文官们放在眼里,杨廷和等人已经受够了这样的屈辱。而在武宗死后,杨廷和等人大搞反攻倒算,将忠于武宗的文臣武将或杀或贬。因此这些人口口声声称孝宗不可绝嗣,却硬是眼看着武宗绝嗣,根源就在于此。
如果朱厚熜可以用过继的方式成为孝宗的儿子,那为何不能选一个宗室子弟过继成为武宗的儿子呢?何况宗室中并非没有这样的人选。
杨廷和剧照
朱载增,时年六岁,崇仁王朱厚炫之子、益王朱祐槟之孙、宪宗朱见深曾孙。对武宗来说,益王是其叔父,崇仁王是其堂弟,则朱载增为堂侄。其实我们想一想,要是把朱载增过继成为武宗的儿子,他长大以后会不会为自己名义上的父皇翻案?
即使朱载增不以武宗为意,其祖父益王朱祐槟、伯父益世子朱厚烨和生父崇仁王朱厚炫正当盛年,他们的地位怎么摆?这些宗室如果迁回京师,会不会和文官们争夺朝堂上的话语权?但如果放任他们留在封国江西建昌(今江西省南城县)的话,会不会出现两个朝廷的风险?
至于说武宗之母张太后担心为武宗立嗣,导致自己成为太皇太后而无法掌控朝政,这个纯粹有些过度联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年明英宗9岁登基,真正掌控朝政的是他祖母太皇太后张氏,而不是他的母亲皇太后孙氏。
但是无论是张太后还是杨廷和,就这样明目张胆地看着儿子和学生绝嗣的同时,反而逼着有爹有妈的朱厚熜认伯父为爹。张璁在其上疏之中就曾对此发出过振聋发聩的质问:
今孝宗皇帝既尝以祖宗大业授之武宗,但知武宗为之子也。武宗嗣位又十有七年,未有储建。是武宗无嗣,孝宗未尝无嗣也。且孝宗宾天之日,我皇上犹未之诞生也,是孝宗固未尝以后托也。武宗宾天之日,我皇上在潜邸也,是武宗又未尝托为谁后也。—《明世宗实录卷八》
结语:无论从法理还是现实的角度出发,武宗驾崩后只能是朱厚熜继位。如果不巧的是朱厚熜也挂了,那倒是可以由益王朱祐槟继位(宪宗第五子岐惠王朱祐棆早已过时且无嗣)。至于衡王朱祐楎继位的可能性趋近于零,毕竟益王家里子孙昌盛,不会出现绝嗣的情况。
至于杨廷和为了打压和控制新皇帝而发起的“大礼议”之争,那就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了。这位内阁首辅当初得意洋洋地让武宗绝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