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封建主们也可以反抗,杀了大唐帝国派过去的上使,然后就等着战傀从天而降吧!
正因如此,大唐帝国掌控广东省后,下面的大小封建主为了满足大唐中枢所需,不得不一再削减自己麾下的军队。
而大唐帝国中枢也适时出台了和平保障协议,用来解决封建主之间的纠纷。
总而言之,杜绝了封建主之间发动战争,否则甭管对错,先动手的那个必将遭到惩罚!
没有正当防卫一说,毕竟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打架斗殴,封建主之间的战斗,动辄涉及到上千个家庭,打一次不知要死多少人。
广东省本就人口不多,大唐帝国自然不能任凭这种乱战现象出现。
之前大唐帝国中枢不管,是手不够长,现在有了足够的官僚团队,科举考试大大充实了大唐帝国的官僚团队,自然就有精力去管理了。
不涉及到军队调动,仅仅只是政府开支的话,并不是很大。
并且,李长青尝到考试选拔人才的甜头后,在选官的科举考试之外,又设了门槛更低的朝廷公职人员考试。
也就是俗称的吏员考试。
没错,李长青不打算将吏员的选拔权利分给地方行政主官。
来自21世纪的李长青,怎么可能不知道基层管理的重要性?
自然而然的,李长青要从基层管理开始。
吏员考试就此应运而生。
大唐帝国的吏员其实就是21世纪的政府基层,相当于公务员事业编乃至临时工等等。
大唐帝国现在是一年两次考试,一次是披着科举外衣的官员选拔考试,考试难度较高,并且每一年的范围都不同。
另一次是吏员考试,比起当官,吏员的待遇就完全没有可比性的,只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铁饭碗,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可以干一辈子!
吏员其实就是衙门里除了当官的其他工作人员。
当官的不用在自己选拔师爷之类的幕僚团队,朝廷也不可能拨款,如果当官的有钱,自掏腰包招人,那朝廷就不管了。
吏员由朝廷拨款养着,也是杜绝当官的将地方衙门打造成自己一言堂的一种防备手段。
当然,这不可能彻底杜绝,真正提防地方官员把持权力的还是三年一调任的制度。
吏员一般也会安排在异地而不是本地,防止吏员拉帮结派。
这么做固然会让吏员工作变的艰难,但朝廷管不了那么多,反正有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