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原是马六甲总督的属官,后来被调回了荷兰本土,抛下她一人在此地生活。
好在她这死鬼丈夫还算有良心,走前留下了一大笔钱,让老板娘开了这间客栈,也算有个容身之处。
马仪不动神色地向老板娘打探着此地的消息,开门迎接八方客的老板娘十分健谈,此时客人不多,她也乐的跟马仪闲聊上几句。
不过小半个时辰,马六甲的基本情况便被马仪打探了个七七八八。
此地的华人自汉代便有移民来此,唐宋时增加,到明朝时更是达到顶峰,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留下了许多军卒家眷在此。
经过马仪的打探他发现此地的华人生活的还是不错的, 按照荷兰人的殖民制度,一等人自是荷兰人不必说,二等便是华人,本土柔佛人位居末尾。
许多本土贵族的土地被荷兰人没收交给了当地的华人。
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华人勤劳、聪明,但另一方面也是荷兰人为了割裂本地社会,将本土人的怨恨转嫁到华人身上,造成双方对立以便于其统治。
这个情况让马仪又喜又忧,喜的是在此地的华人并未受到太多迫害,相反其经济地位普遍较高,忧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很难说动这里的华人归国。
天大地大,对普通的民众来说,生活幸福,吃饱穿暖便是最大。
想到此处,他瞬间没了谈话的兴致,但老板娘谈兴正浓却不想放过马仪。
“客是第一次来满剌加吗?应是从东宁来的吧。”,老板娘一脸好奇地打探着。
马仪也没隐藏,点头承认道:“初到贵宝地,确是东宁海商。”
老板娘突然压低声音神秘道:“城郊有一处三宝山,是当年三宝太监船队修筑宫殿设立官仓之地,如今是此地最大的华人墓地,山下有个保山庙,里面也住着明人。”
马仪闻言顿感好奇,不待他细问,老板娘主动结束了谈话,转身回到了后堂。
马仪见状不好再去追问,便上楼将消息同步给了刘自任,刘自任轻叹一声道:
“我一路看来也发现此处华人多为老板,伙计大都是本地人,想鼓动他们归国怕是不易啊。”
两人忧心忡忡,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翌日,两人动身往城郊的三宝庙而去,想要会会老板娘口中的明人。
等到了地方只见山脚下一个红墙配琉璃的寺庙来往华人甚多,香火旺盛,房顶飞檐描有彩龙戏珠的图案,庙内供奉着郑和座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