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轻轻读出声来。
“过桥寻胜迹,徙倚夕阳隈;绿水迎潮去,青山抱郭来;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他激动地猛拍大腿道:“东翁此五言绝句极佳,尤其是那句烟瘴几时开,仔细想来,如今的广东形势之艰比之当初韩文公入粤时亦不遑多让。”
吴兴祚闻言脸上的自矜之色散去,轻叹口气道:“尚之信杀的不冤,好好的岭南之地被他搞得乌烟瘴气的,自省所提废除盐埠、渡税、渔科等税的建议甚好,本督日前已上奏了朝廷。”
庞过连忙赞道:“东翁爱民如子, 两广百姓之福。”
吴兴祚摆摆手道:“聊以自慰罢了, 本来还想着奏请官开海禁,现在圣上让再次迁界,此事便罢了。”
提到再次迁界一事,庞过也沉默了下来,半晌后才语气不忿地说道:
“李抚台做的过分了,堂堂朝廷二品大员居然如此畏缩怕事,也是少见。”
吴兴祚苦笑一声道:“李抚台是崇德年间入的旗,根正苗红的清贵臣子,这般有损声名之事该当由我这杀伐惯了的浊臣来做。”
“东翁说的是哪里话,您是正经科举出身,文章风雅更是被吴越士林交口称赞,怎可自贬为浊臣”,庞过连忙帮他鸣不平。
这句话说的倒是没错,十年后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典籍《古文观止》的最终审定和序言都是由吴兴祚负责,由此可见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士林中的声望。
吴兴祚自谦道:“文辞小道而已,自省言重了。”
正在此时,总督府吏员来报,广州将军王永誉求见,吴兴祚连忙吩咐请其在议事堂稍待。
王永誉在吏员的引领下往总督府的议事堂走去,耳边传来隐约的咿咿呀呀之声,让他心中有些烦躁。
这般嘈杂原因不是其他,乃是总督府内养着数个昆曲班子。
吴兴祚是绍兴人,平生最爱昆曲,在他麾下养有许多词曲幕僚,在吴越士林中传为美谈。
王永誉是北方人,又是武将,对昆曲的婉转实在欣赏不来,心中暗骂一声乌烟瘴气。
这倒并非仅是偏见,相比于李士祯在军事上毫无作为一切听从王永誉的建议,吴兴祚到任之初便对广东的军务指手画脚,让王永誉深感不满。
此次下达再次迁界在王永誉看来时机实在不好。
眼下李士祯装死不作声,按道理便由吴兴祚全权主持此事,而这在王永誉看来,这是一个插手军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