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把旗营从这些破事中摘出去,避免再让赵士麟打着营债的名义胡作非为。
于是在赵士麟公开表态后的第二日,马哈达大张旗鼓地将省城所有够品级的官员们邀请至旗营衙门。
当着众人的面他向赵士麟表示旗营衙门愿意免除一半的营债。
若是放在之前,赵士麟怕是要欣喜若狂了,但现在他心中是不愿意的。
本来按照他的想法,花捐会一直收下去,营债的事则先拖着,等到把迎接圣驾和加固海防所需要的银子都收上来后,再去还掉营债,停了花捐。
但众目睽睽之下,赵士麟实在想不出怎么拒绝,最后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赵士麟给出了两万余两银子, 代表官府还清了旗营的债,双方签字画押,在场众人都作了见证。
解决了营债之事,这花捐也就收到头了。
赵士麟之前可是把话放出去了,开花捐是为了还营债,现在营债没了,他也只能洒泪取消了花捐。
时间紧急,又没有了钱财来源,赵士麟愁啊。
迎接圣驾的准备工作每日都要花钱,一刻也不能耽误。
一旦现有的银子用完,工作就要停下,耽误了日期首先问罪的就是他赵士麟。
在这种情况下,卢东林再次劝说起赵士麟往日本搞走私,再晚时间就来不及了。
赵士麟仍未同意,他确实很谨慎,对违律之事能不碰就不碰。
他还是想尝试下规则内的方法,在杭州府最好的酒楼宴请了城内的士绅们。
假借加固海防的名义召集大家募捐,最后只筹得数千两银子,远远不够。
眼见时间快要进入七月,时间越来越紧,在卢东林的再三劝说下,赵士麟咬咬牙总算同意了走私一事。
这事由卢东林全权负责操办,募捐的数千银子加上赵士麟这些年搂的钱总计凑了一万余两银子。
赵士麟动用可靠关系低价采买了一批绸缎、茶叶、瓷器,卢东林则悄悄找好了船只水手。
银钱开道,加上卢东林出色的交际能力,尤其是他巡抚幕僚的身份让界墙守军们摸不清深浅,大多数人顺水推舟地为他开了方便之门。
七月中旬,满载货物的商船伪装成往海岸送军需的船只,光明正大地通过界墙入海向东,直奔日本而去。
商船出海后,赵士麟开始患得患失,一方面担忧商船会不会遭遇风浪和海盗,另一方面他对这收益也没数,生怕赚的利润达不到预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