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祐犹豫片刻后道:“我知道诸位辛苦,眼下大功告成也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何祐一边说着一边想起了李高山在嘉兴的所作所为。
他语气转冷道:“也罢,有老夫和杨老弟亲自在福州坐镇应当无妨,本帅丑话先说在前面,查处通清汉奸可以,但若让我知道有人曲意冤枉,行残民之事,莫要以为老夫的刀不快!”
众将皆是一凛,抱拳躬身道:“谨遵何帅令!”
何祐将负责监督各军镇行为的这个重任交给了黄宗羲,虽然老先生是被何祐强掳随军的,但这位大家却很有风度,并未惊慌怨怒,万事随遇而安。
唯一的问题就是老先生的态度十分坚决,不愿意为明郑做事,何祐又不好逼迫太甚,只好听之任之。
如今正好有了机会,按照何祐对黄宗羲的了解,这种对民有利的差事他是不会拒绝的。
确实如何祐所预料的那样,接到这份差事的黄宗羲几乎没有犹豫便接受了。
不顾几位弟子的强烈反对,接到任命的当日他便带着何祐派给他的亲兵们全城巡视起来。
黄宗羲的审慎严谨让诸军镇颇为不满,引发了反弹,好在黄宗羲找到机会狠狠来了几次杀鸡儆猴的表演。
诸军终于开始重视起军纪,对处事公正严明的黄宗羲变得又敬又怕。
除了瓜分战利,还有一件十分紧急重要的事情便是补充战力。
福州陷落后,将军喇哈达带着部分八旗亲信兵卒逃到了福宁州,而带兵抵抗到最后一刻的董国兴重伤被俘虏,如今在福州明军的照料下养伤。
而原本福州城内的守城清军总计一万八千余人,等明军攻破福州时,城内清军仅剩不到万人,除了少部分死战殉国外,其余大部分士卒选择归降了明军。
根据各军镇在攻城时的表现和损失情况,各军统制将军依次从清军降卒中挑选补充的兵源。
为了瓦解投降清军的抵抗之心,财大气粗的何祐决定以正兵的待遇标准向投诚的清军发放军饷,一时间引起了清军降卒的欢呼赞颂。
最终近三千清军精锐被挑选补充进了明军各军镇,余下五千挑剩下的清军降卒被何祐单独编成两个临时军镇。
他抽调了一批最先投诚的清军军官和几个明军军镇的副职统率两个临时军镇,分两路向南北出发,作为先锋部队对泉州府和福宁州做出攻击姿态。
又过了几日,等明军各部劫掠的心满意足后,大军再次变成了庞大而精密的战争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