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所缺少的。
难怪他会对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做出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他骨子里就是个叛逆者,怀疑着一切,思考着一切,即便是对已经在自己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认知也不例外。
想到这里, 郑克臧语气愈发和缓。
“先生误会了,不管先生信与不信,我对先生的学说和思想确实敬佩。”
来自后世的郑克臧自信在这方面绝对比康熙皇帝更加包容, 一个见识过后世民主社会的人,很难把黄宗羲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当作洪水猛兽,即便他本人就是位君主。
见黄宗羲一幅不以为然的样子,郑克臧皱起了眉头沉吟下提议道:
“空口白牙的先生自然不相信,这样好了,先生不愿意去东宁当山长也无妨,但我素闻先生喜好游历,想来东宁的风光先生还未曾领略过吧?先生尽可携着弟子去东宁游历一番,那边处处保留着明制,想来先生也是愿意多看看的。”
黄宗羲闻言心头一动,下意识地就想要答应,但略微思索后他还是婉拒了。
“并非我对殿下有任何意见,实在是犬子尚在北京编撰史书,老朽已是古来稀,若真的去了东宁,海舟劳顿不说,只怕此生与吾儿再难相见,父子天伦实难弃之,还望殿下垂怜。”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郑克臧即便爱黄宗羲的学问和思想此刻也不禁生出了怒意,但他脸上仍保持着笑意道:
“哦?倒是不知先生的公子在北京修史,既然如此那我便不强行安排先生了,但我的底线也很简单,在我大明辖境内先生随意,先生应当明白我的意思。”
黄宗羲起身欲辩,被郑克臧挥手制止。
“言尽于此,先生若执意想要回乡,那也简单,等本王大军打下了浙江,先生尽可归家荣养!来人,送黄先生回去!”
听见郑克臧逐渐变得严厉的话语,黄宗羲叹了口气没有争辩,起身冲着郑克臧躬身一礼,随着领路的内侍缓缓离去。
虽然和黄宗羲的会面并不愉快,但并不耽误郑克臧拿他来做文章。
自从监国宁靖王朱术桂死后,诸位明室公开表示不愿担任监国一职,在群臣激烈的请求下,郑克臧勉为其难地同意了不再另设监国,由他直接暂行大明权柄。
与黄宗羲会面后的第二日,延平王就颁布了诏令授黄宗羲以正二品太子少师的荣衔准予致仕养老。
之后郑克臧又以延平王的名义在福州和承天各赐黄宗羲府邸一所,山林一片以供其与弟子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