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
张三元接替了吴又可的指挥指挥着麾下明军不断挤压着城墙上清军的防守空间。
云梯上源源不断的明军加入到各处战斗中,还在城墙各处苦苦坚守的清军们好像落入陷阱中的困兽般勇猛搏斗着。
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墙上的清军在人数上已居绝对的劣势。
他们被优势的明军切成一段段、一块块,再也没法把残存的力量集合起来。
少的几个人、多的数十人围成一团,背靠着背,和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明军战斗着。
清军在城头上奏响了最后的悲歌,他们的衣甲上已经溅满了自己和敌人的鲜血,有的受了七八处、十多处的创伤,血从创口里涌出来也腾不出手来包扎一下,有的兵刃已经残缺不全。
有时他们一刀把明军砍死在地上,一枪把明军戳死在城墙上就立马欢呼一声,表示他们已经捞回本钱,死而无憾了。
有时他们英勇地抉围而出,沿着城墙急速突击,很快又受到前面明军的拦击,前后受敌,实在无法脱身时,他们迅速地进入狂暴状态,抱着与敌偕亡的决心发出最后的冲锋。
很快城头上的清军被全部歼灭了,但这些清军临死前的反扑也带给了明军不小的伤亡。
毋庸置疑,广东的清军战斗力明显是要强于福建清军的。
这当然不是说两者之间的兵员素质和战斗能力有什么显著的差别,双方都是一线的作战部队,朝廷也都倾斜了资源,差别并不大。
关键在于心态上的差别,福建绿营在福建与明军作战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在心态上天然差了一筹。
这也是为何最开始福建绿营守城时被迅速突破的原因,而广东绿营在新会与明军的交锋在伪清内部被粉饰为惨胜,绝不承认是败仗,这导致很多被蒙蔽的广东清军对上明军时信心十足,有着与之一战的心气。
故而第二波上墙的援军给明军造成了更大的麻烦,放弃抵抗的人也远远少于福建兵,即便最终处于劣势,大多数人也都能奋战到最后。
随着城墙上的清军被全部肃清,双方在马道处的战斗也变得越发激烈,很快到了最后的阶段。
耶布楚克浑身淌着鲜血,在他的脚下横七竖八的躺着五、六具明军士卒的尸首,随着杀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双眼也愈加明亮,明军摄于他的威势,踯躅着不敢上前。
张三元总能敏锐地察觉到战局的每一丝细微的变化,并及时地赶到需要他的地方。
短短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