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枪营、骁骑营等部数万人在长江水师的死战掩护下,冒着明军战船的堵截,付出了一定的伤亡后顺利渡江抵达了江宁。
大军在江宁暂时休整了数日,以等待更多的抚督军队抵达,随后从安徽、江南等地汇聚的部队赶到,使得屯驻在江宁的清军兵力超过了六万人。
等军队聚集的差不多后,杰书率领大军再次出发南下浙江。
四月底,大军汇合了浙江提督陈世凯率领的部队,杰书麾下兵力首次达到了八万人,算是三藩之乱后,清军动用过的最大兵力。
浩浩荡荡的大军各种调度协调的事宜繁琐非常,导致行军十分缓慢,一直到了五月初,次第南下的各部清军顶着台风天气终于抵达温台地区。
杰书留下一部清军对入侵到浙南太平地区的明军实施封堵,余部直趋鳌江,屯兵苍南。
但是由于南雁荡层峦迭嶂崎岖难行的地貌,清军迟迟无法突破浙闽边境,只能不断的用血肉换取前进, 负责福建北部防御的甘孟煜部且战且退,不断拖延着清军的进军步伐。
杰书期望的大规模集团战争迟迟未能爆发,甘孟煜凭借着地形的优势以劣势兵力死死地将杰书的大军钉在浙闽交界的山区地带迟迟无法突破。
在这里每耽搁一天,数万大军人吃马嚼消耗的粮食都是个天文数字。
而随着延平府被攻下,西军的黎忠镇也在第一时间被调集到此处暂时归甘孟煜指挥。
多了擅长山地作战的黎忠镇,清军的日子变得更不好过了,每日推进的距离不过就几里地而已。
看着眼前层峦叠嶂的一座座大山,杰书果断改变了策略,留下部分清军驻守此处防止明军趁机杀入浙江,他带领主力部队绕行至道路同样难行的仙霞关一线。
仙霞关,古称古泉山、泉岭山、保泉山,为中国古代关隘。
时人称之为“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
明军初入福建时便第一时间派遣偏师从后方突袭拿下了此地。
明清易鼎之际,在此地的戍守者们依势于仙霞岭方圆近百里的安民、二渡、木城、黄坞、六石等处陆续筑关设卡,与仙霞合称六关,此刻全部掌握在明军手中。
六关每处都有关门两道,均为条石构建,依靠险峻山势易守难攻,每道关隘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佳防御隘口。
当年正是依靠着这些险要关隘,隆武皇帝朱聿键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