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军事行动,水师的身影几乎是每战都能看见的。
这种打法很聪明,桑峨一直都这么认为。
战争说白了不过是充分发挥出己方的优势,找寻敌人的劣势,从这点来说,明军从上到下各级武官都贯彻的很好,这或许也是清军屡次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明军的这一战术特点,桑峨提前派遣部队连夜乘坐小舟登陆韩江的江心洲,此处乃是外海进入船只的必经之处。
果不其然,明军的水师如期而至。
所幸的是由于重型火炮搬运困难,登陆江心洲的清军只能运输部分轻型火炮上洲, 因此未给郑军炮船造成较大的损失。
不过这处江心洲的位置十分刁钻,正好和海岸炮台行成了一个多边夹角。
江心洲的清军配合着海岸炮台猛烈开火, 最终成功地将明军水师逼退。
听闻水师方面被阻击在韩江入海口无法突破,何祐决定不再继续等了。
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明军在清晨天光刚亮起时突然从桥东发动了袭击。
士气高昂的明军采取了散兵线列,互相掩护,交替向前。
冒着清军在河对岸的炮火,明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很快有士兵踏上了康济桥上,源源不断的大军沿着康济桥迅速突进。
很快负责守备此处的清军将领果断下达了炮击桥面的决定,随着一轮炮声响起,康济桥多个梭船连接处被击断,整个桥变得四分五裂。
猝不及防下,众多在桥上冲锋的明军跌落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再也没能上来。
“对面带兵之人很果决嘛。”,首战的失利并没有被何祐放在心上,他微眯着眼睛望向江对岸重重叠叠的清军阵列,语带赞许的说道。
这话何祐说还行,他麾下的将领们可不敢随便附和。
何祐并不在意,他挥挥手招来传令兵下令道:“让前线撤军,再命令骆英雄部作为先锋转南往龙溪一线搭建浮桥,供大军渡江用。”
在何祐的命令下,骆英雄率领两个军镇在龙溪一线登陆鳌头洲,随即首先向南围攻饶平县。
由于桑峨聚兵潮州的命令,饶平县的守军被抽调了大半,防守空虚,根本无法阻挡郑军的进攻。
骆英雄率领五千人兵不血刃地拿下该城后,留下一个协进行守备后,主力继续向北扫荡,最终在第三天抵达兜洲最北端的上下水头,并在上水头建筑了若干直击江面的炮垒,并开始架设浮桥。
在骆英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