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的死死的朱元璋,长长的叹了口气。
既是震撼,又是感慨,同时又是愤怒,悲伤、惋惜……
无数复杂的感情,在心中来回滚动,令朱元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朱标,朱棣二人,同样是一句话说不出。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韩成缓缓吟诵出这首,在很早的时候,就学过的诗。
当初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老师虽然有所讲解,但因为当时年纪小,且课堂之上,对人物延伸不够多。
只知道这是一首借物喻人,表达志向的事。
也知道一定的故事背景。
但具体的感触却不多。
后来随着了解的历史逐渐增多,尤其是比较仔细的,了解了于谦的生平,以及他所处时代的背景之后,再次吟诵起这首于少保在十二岁时写的诗,感触变得格外深刻。
少年时的初心,于少保不曾忘却。
少年时立下的志向,一直到死都不曾改变。
在这个过程里,哪怕他经历了宦海沉浮,后来更是可以说能力压内阁,差不多站在了权力之巅。
他也不曾动摇过!
经历过无数的艰难险阻,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回头望去,哪怕是他已经饱经沧桑,身躯之上,伤痕累累,满是风霜雨雪。
可当初的理想还在,当初的志气还在!
他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的改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于谦写的吗?”
朱元璋跟着韩成念了一遍这首诗,结合着于谦的生平事迹,顿时似被无数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击中。
被一些东西充满了胸膛。
他红着眼眶,望向韩成询问。
韩成点了点头道:“嗯,这首诗名叫《石灰吟》,是于谦十二岁时写下的。”
十二岁?
十二岁写下?!
得知于谦写下这首诗的年纪,朱元璋心中又是以颤。
他做到了!
真的做到了!
想不到自己大明,在今后竟然出现了于谦这样的一个人物。
他的存在,在整个大明历史上,乃至于整个华夏的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