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一出口,蔡攸就意识到他说错话了,作为赵宋王朝的使臣,他怎么能称江鸿飞这个草寇为君呢?
还好,江鸿飞没有揪住这句话不放,这里也没有赵宋王朝的人。
江鸿飞笑着说:“我向来说一不二,少保无须忧心。今大计已定,关于细节之事,少保便跟柴进兄弟及李应兄弟商量罢。”
虽说还得跟柴进商量,但有江鸿飞定下的大方向,蔡攸也不怕柴进再从中作梗。
第二天上午,柴进和李应来到蔡攸的住处。
蔡攸主动说道:“两家议约,关键是要讲清楚弄明白具体含义,免得以后发生计较造成误会。”
柴进冷着脸说:“我们正是为此而来。”
说罢,柴进就将厚厚地一大摞名册交给蔡攸。
“怎么这么多?”
蔡攸皱着眉头随便拿起一本名册翻看了一下,就见这本名册上写着: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父葬水洛城,因徙焉。少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冠,以良家子隶泾原军。政和中,夏人犯边,以功补进义副尉,稍擢队将。从讨方腊……父吴扆,母刘氏,弟吴璘,子吴拱、吴扶、吴捴、吴扩、吴揔……仆从杨政、郭浩、姚仲、王彦、田晟、李师颜……”
蔡攸看得火大。
江鸿飞只要吴玠以及吴玠的家人,可柴进和李应不仅将吴玠的家人全都罗列了出来,还将吴玠家人的家人也全都罗列了出来。
这也就算了,吴玠姓吴,那些姓杨、姓郭、姓姚、姓王、姓田、姓李的都是什么鬼?
别人不说,仅那个郭浩一家,就有上百人之多!
而像郭浩这样的吴玠的仆从,差不多有二百人!
蔡攸粗略地估计了一下,仅吴玠的“家眷”,就得有三五千人!
蔡攸指着杨政、郭浩等人的名册,生气地说:“寨主只要吴玠一家,柴头领给我这些名单是何意?”
柴进淡淡地说:“这些皆吴玠部下,与吴玠情同手足,自然亦算吴玠的家眷,少保若不愿意交换,亦可不换,我水泊梁山从不强人所难!”
李应则在一旁唱红脸:“我家哥哥言,若是交易了,便不能教这十四人再与你家有任何牵挂,不然我家一千万一個,不是白花这天价了?”
蔡攸一想也是,这个破世道,一个人的市价,也就一百缗到一千缗,这还得是年轻女人和青壮年男人的价格,老人和孩子可要便宜得多,一千万缗灵钱,别说是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