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不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何况帝王乎?帝王者,金口玉言,岂能戏民?”
王伦和李处温说得有道理,建元改制、登基称帝这种事,怎么可能开玩笑,更不可能改时间。
再说,再急,也不能差登基这点时间。
说句不好听的,那么多繁琐至极的结婚仪式全都走完了,洞房也进了,甚至就连裤子都脱了,就差这最后一下,江鸿飞这要是把裤子给提上,再万一被谁给钻了空子,那江鸿飞还不得窝囊死?
所以,江鸿飞让准备登基的人继续,同时,命令各军秣兵历马,自己这边登基完,立即就出兵去捉耶律延禧。
见此,王伦、李处温等盼望江鸿飞登基的人,无不大喜,赶紧抓紧时间继续准备江鸿飞的登基大典。
终于,江鸿飞在十月一日这天在新建好的太和殿中,登基称帝。
江鸿飞为自己的王朝取国号为“大元”,出自于《易经》中《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大元”中的“大”字,在此之前只有尊称的意义,而江鸿飞的大元朝将“大”字加入正式国号之中,成为首例。
——之前的朝代如秦、汉、唐、宋等,国号前并不加“大”字。
在外人看来,江鸿飞起国号“大元”,不仅是江鸿飞对大元王朝统治理念和抱负的体现,也反映了在大元王朝如今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传承和创新。
而事实上,江鸿飞起“大元”当国号,真没有那么复杂。
当初,江鸿飞让手下臣子起国号的时候,有人提出用“梁”,有人提出用“齐”,还有人提出用“汉”或者用“唐”当国号。
可“梁”、“齐”、“汉”、“唐”在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都出现过,再用,有炒冷饭的嫌疑。
关键,大一统的国家的国号,跟别的王朝重合不太好。
你看,要是如果江鸿飞这一朝也叫“梁”、“齐”、“汉”、“唐”,后世提到这几个朝代,先想到的肯定是朱温、高洋、刘邦、李渊,然后才能想到江鸿飞,就像汉朝,刘秀那么天命之子,也得排在刘邦的后面,所以,还是来個单独的国号能更好一点。
事实上,江鸿飞挺喜欢“大明”的,因为他喜欢老朱。
可老朱的国号不管是来自于“明教”、“明王”,还是来自于“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