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头,到那时,可能就没有他们姚氏什么事了,进而导致他们姚氏就会被种氏压上一头。
恰巧,赵桓也不满意种师道瞻前顾后、畏手畏脚、磨磨蹭蹭,他还发现,姚平仲很勇猛,在宋军中也很有威望,关键姚平仲是一個年轻的将领,应该能明白他的雄心壮志。
于是,赵桓就召姚平仲入福宁殿奏对。
这是姚平仲追求了多年的梦想。
而且,姚平仲也想借此机会胜种师道一次,为他们姚家扳回一局。
于是,在赵桓向姚平仲问计的时候,姚平仲就对赵桓说:“将士们皆愿速战,可如今却迟迟不战,不免怨声载道也。”
这正是赵桓想听到的,他立马对姚平仲发起牢骚:“可种宣抚不同意马上开战,唉!”
姚平仲一见赵桓是这个态度,立马表示:“臣愿领兵北上渡过黄河奇袭元军,生擒大元几员统帅、大将,以振我大宋士气!”
赵桓闻言大喜,当即向姚平仲许诺:“若成功,必当重赏。”
对于何日前去劫寨有取胜把握,赵桓还令术士楚天觉推算一下。
楚天觉算了算,认为得胜之日为二月丁酉,即二月初一。
姚平仲于是决定,二月初一夜里,他就率兵偷偷渡过黄河,前去偷袭大元军的军营。
与姚平仲一起执行劫营计划的大将杨可胜则向赵桓奏道:“此行决危,又恐失宰相和议之信,臣欲作奏检藏怀中,具言臣不候圣旨往击贼。”
杨可胜这是准备,万一劫营不成功,自己就替赵宋朝廷承担起这份主动挑起战端的责任。
杨可胜一席话,让赵桓大为感动,也给赵桓吃了一个定心丸。
赵桓天真地想,就算劫营不成功,他也可以推得一干二净,派人去对江鸿飞说,这都是杨可胜的私人行为,与他和赵宋王朝一点关系都没有,杨可胜就是赵宋王朝的一个临时工。
害怕种师道阻止此事,赵桓、姚平仲还瞒着种师道,甚至将种师道支出去检阅勤王之师。
可赵桓和姚平仲有心低调,却没做到低调。
定好渡过黄河偷袭大元军的军营这个大计不久,姚平仲就下令在开宝寺旁边竖立三面大旗,旗上皆写着“御前报捷”字样。
而且,有司又在封邱门上安置御幄,准备等姚平仲凯旋归来,赵桓的车驾前来接受俘虏。
甚至于,姚平仲率劫营军兵出城后,东京汴梁城中的人全都堵在城门和道路两旁,等着姚平仲传回来捷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