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所有的合同,最后都成了一张废纸;
也因为此剧后来火的一塌糊涂,孟轻舟当时工作的报社还特地做了两期专栏,这里面的弯弯绕,老孟很了解;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能拍,为什么能播?为什么尺度这么大?
两个字:出身。
《人民的名义》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它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定制剧,正是这个出身,导演李路才有了拍这部剧的底气,然而,即便如此,《人民的名义》在拍摄之初还是一波三折,甚至差点胎死腹中;
导演李路事后透露,有超过50家投资方因为担心尺度和风险,最终没有参与投资,其中有一些投资方甚至已经签约,最后选择毁约退出。
细心的观众肯定注意到了,《人民的名义》5个投资方均是民营企业,影视大公司一个都没有;
是这些大公司的老板没眼光吗?不是,是他们不感兴趣吗?也不是,他们是害怕;
因为这类题材,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即便立了项,拍摄了,甚至卖给了电视台,确定了档期,仍有可能被“死掉”,就算熬到最后开播了,但被腰斩也是有可能的。
风险这么大,如果你是投资人,也会小心翼翼,慎之又慎吧?哪怕这部剧能赚一个亿,但一想到其中的风险,想必后背也会凉叟叟,签合同的手也会禁不止颤抖吧?
孟轻舟猜测范子闻恐怕是想到了这些问题,如今才会委托黄丹找上他;
“能大概透露是什么题材吗,范主任?”
范子闻和黄丹互相看了一眼,有些难以启齿,实在是万重山已经是他们联系的第四家业内大公司了,前面几家,初一见面谈的都不错,一听题材,全都退缩了;
“反腐方面的,而且尺度可能还不小!”
要不是怕两人疑心,孟轻舟就直接拍板了,此时当然要显得犹豫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腐剧是最能链接中国最主流观众情感的类型剧。
因为老百姓都希望“正义战胜邪恶,人间尚有公平在”。庞大的社会结构和组织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腐败,老百姓对公平正义有着永恒的向往。
古代老百姓中所尊称的“青天大老爷”就是“公平正义”的寄托。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反腐啊,范主任、黄教授,上面有指示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