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大象席地而坐》离开了,却留下了喧嚣与浮躁。
夸电影好,被讽刺“文青装逼”,被反驳“如果胡波不死还会得这个奖吗?”。
如果胡波不死,他也会得奖,而且是比金马奖更高、更具有影响力的奖。
《大象席地而坐》裹挟着胡波29年的人生认知,这个年轻人在这部电影上倾注了太多东西,晦涩又真实的可怕。
可惜。
非常可惜。
如果他能学一学王家卫就好了。
王家未也有理想,但他的出道作,旺角卡门,商业片。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你得活下去,才能谈理想。
试想,一部234分钟的电影投入院线,影片要怎么排片,排多少,才能首先保证院线的盈利?更何况这片子自带劝退属性,能为它花钱买票的观众已经是可以预见的少。
制片方想盈利,确实很现实,很不理想。
但别人出资拍摄的商品,别人也确实有权利要求盈利,至少回个本,不过分吧。
徐皓峰导演的刀背藏身至今不见踪影,也许也是创作者和投资方闹了矛盾。但徐皓峰导演的做法是,发了一篇博稿,痛骂作品。不错,并不骂资方,反而痛骂自己的作品。理由是作品譬如作者的孩子,痛骂它,是告诉观众,它原本应该是好的,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畸形了。痛骂它,是爱之深责之切。希望观众能够谅解。然后继续拍他的戏,于是诗眼倦天涯,虽然仍是待映。
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死是最糟糕的做法,扼杀了未来一切的可能,留下无限的遗憾。
倘若他活着,纵然没有大象席地而坐,也许大象可以长身而起,悠哉离开,也未可知。
电影孟轻舟浮光掠影的看了一遍,老实讲,他的兴趣不大,而且没有传闻的那么优秀;
他向来对这种小文艺片,不是很欣赏;
而且这一类的电影有个特点;
自认为经历过苦难的人认为这片太过矫情虚无,为赋新词强说愁;
感同身受的人认为本片直面现实,揭开了社会底层或者不幸的人的一面。
孟轻舟在看这部片的时候,只想到了王家未,别误会,不是说胡波能跟王家未相提并论。
只是说,它跟王家未的电影一样,在你观看的时候,无时不刻能够感受它传递着一股强烈的情绪,也许你很是反感这股十分失落且令人发丧的情绪,可它就是存在。
换个角度来说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