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自从普法战争之后,德国人的发展就被按了加速键。
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也丝毫没有因为国家的统一而受到影响。
1871年,德国的钢产量只有25.1万吨。但在去年,德国的年钢产量已经突破了40万吨。
虽然被同样发展迅速的美国超越,但德国的钢产量仍然位居世界第三,远远超过了法国的3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的钢产量也在经历了接近十年的辛苦付出之后,终于达到了20.1万吨的规模。
虽然这看起来不多,但却已经超过了奥匈帝国和俄国的钢产量。哪怕放眼世界,西班牙的钢产量也能位居英美德法之后,号称世界第五大钢产国。
不过钢产量只能代表在重工业方面的规模,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虽然西班牙在钢产量方面超过了奥匈帝国,但在工业总规模和工业水平方面,和奥匈帝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只能说曾经的西班牙殖民帝国太过辉煌,哪怕衰弱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有一定的底蕴存在的。
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虽然西班牙还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姿态,但在工业方面相较于奥匈帝国和俄国这样的五大列强来说,差的也不是太多了。
西班牙的工业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俄国,只不过卡洛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宣传,这才让欧洲各国的民众和政府不太了解罢了。
实际上,西班牙在经济危机的这几年一直在闷头发展,目前也绝对是欧洲范围内除了五大列强之外最强大的国家。
在德国官员的带领之下,卡洛和西班牙的官员们参观了鲁尔区的几座重要城市。
在完成参观之后,卡洛又在德国政府的引荐之下见到了克虏伯等著名德国公司的掌控者。
克虏伯除了是一家著名的军火公司之外,他们还是一家技术先进的钢铁公司。
1862年伦敦国际工业和艺术品博览会上,能够将低质铁矿砂便捷冶炼成优质钢材的贝塞麦酸性转炉炼钢法首次亮相。
而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就有超过70座贝塞麦酸性转炉在欧洲投入使用,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德国建成的。
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带领的克虏伯公司不仅是德国最先采用贝塞麦酸性转炉的钢铁公司,还一跃成为德国著名的优质钢材生产公司。
利用贝塞麦酸性转炉生产的钢铁在德国内部也被称作“克虏伯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