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观众的心都忍不住停顿了下来。
怔怔地望向了舞台。
太震撼了!
张东忍不住篡紧了拳头,
这是怎样一首交响曲?!
到底是怎样的心境,才能创作出这样一首曲子?!
林天闭上眼睛,专心弹奏着。
《命运交响曲》。
它创作于贝多芬的中年时期。
那个时候,正是贝多芬听力问题已经达到了最严重时候的时期。
作为一个音乐家。
没有什么,是比夺取他的听力更为残忍的事情。
那个时候,贝多芬一面要面对如此戏谑的不公命运,一面,他的个人生活也遭遇了诸多困难,包括与侄子卡尔的监护权争夺战,以及健康状况的恶化。
可以想象。
在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煎熬之中。
贝多芬不断地弹奏着钢琴,不断地弹奏着
就这样.一点点地感受着,自己的听力,一天不如一天。
每一次的弹奏,似乎,都要以自己的听觉作为代价。
直至耳边再也听不见任何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
贝多芬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的音乐,也在逐渐走向黑化。
最终!
《命运交响曲》由此而生。
这首曲子里,包含的,正是贝多芬对命运的无情控诉!
明明是一个作曲家。
为什么,要剥夺自己听到声音的权利?!
它并不是一首单纯描述苦难和悲哀的音乐。
它是愤怒、是抗争、是面对命运抗争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声音!
或许,
人们在应试教育中,已经听过了太多所谓坚韧不拔对抗命运的西方人物传记故事。
这类故事,往往带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而且真真假假,不知所云。
让人实在是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并且听多了后,很容易对此脱敏。
然而,
在《命运交响曲》中。
人们是能真真切切地聆听到,来自贝多芬灵魂发出的呐喊。
他的不甘,他的委屈,他的愤怒!
还有他那努力寻找希望,重新振作,并在自己的道路上登峰造极的意志力。
即便数百年过去了。
人们仍然能够从他的音乐.听到这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