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渐增之后已达空性之境也;开悟,一切皆空而万物初性复归也!”
他这是拿自己与神秀、惠能比肩了!
到了晚年,他甚至说出对佛大不敬的言语来:“不应是人拜佛,应是佛拜人才对!佛本是不存在的,只因人有了善念,才有了佛,人的善念若是灭了,佛便也随之消失。所以佛反过来要劝人为善,否则他自己就没了立身之本了。”
有僧侣指着释伽牟尼的金身问:“这不是佛吗?佛是本来就有的。”他笑道:“此佛非彼佛!”
他还时常嘲笑那些动不动就闭门清修的人,说是山中修行一世,诵经万遍,强钻苦参,满脑子尽是虚空之境,自以为悟了个“空”字就很了不得,解脱了,实与走火入魔无异,不若在世上多行一善、多吃一苦、多历一劫的感悟来得真切些。
不管歪理、邪理,有理就是任性!若还占了上风,那更是牛逼哄哄!洪仁之言论,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
如今洪仁年纪大了,辈份又高,众僧不得不以其为尊。此番莲花寺请其前来,正是看中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
洪仁一到莲花寺,与方丈交谈时,看中了方丈手上的佛珠,那是上等的玛瑙料子,品相极佳,年头又老,便说那串佛珠要送给他,不然这事他不干。
方丈不舍,一时犹豫。洪仁便讥讽方丈痴心未改,未能大彻大悟,佛珠乃身外之物,何必视若珍宝?
方丈把佛珠给他后,便反问他对佛珠是否亦有痴心?
洪仁却解释说,佛爱金身他爱佛珠,佛有金身好显现于世,他有了佛珠好弘扬佛法,理同一也!
又说,方丈舍不得佛珠是出于痴心,他要佛珠是出于佛心,二者发念不同,云泥之别,不可一概而论。
方丈明知洪仁在狡辩,巧舌如簧,得了便宜还卖乖,却又拿他没办法,送了他佛珠还被他数落一番,你说这气人不?
当晚,洪仁法师便到院子里与那妇女彻夜长谈。
谁知第二天清早归来,洪仁摇头说,那妇女长年耳濡目染,左佛右道,博闻广记,比他还能言善辩,他费了老大的劲,仍说不动她。
众人不明,详问原由,洪仁便把过程大概讲了一下。
他劝那妇女西去。那妇女便一连串反问道:“西天有吗?极乐有吗?能去吗?你能送我去?以后你自己去得了不?不打圆滑,说来听听。”
他不敢妄言、狡辩、卖弄玄虚,正面答不上来,便转而劝那妇女不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