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匀从集团的基因库下单了一份虫巢的基因样本,准备好好研究一下。同时重点翻阅了一下历来对这个虫族的研究报告。
很显然,作为一个生化文明发展到某种极致的种族,历来对其有兴趣的科学家络绎不绝。集团文献库里相关的研究论文,报告汗牛充栋。
但当蔡匀过滤掉那些单纯扒一些科技的低质研究,重点寻求关于精神,意志之类的研究方向时,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篇集团上层发布的研究限制说明。
看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不是没人对这个虫群意识感兴趣,恰恰相反,集团高层第一时间研究的就是这种独特的意识。但最终得出判断,这是一项不适宜人类发展,阻碍文明进程的技术。所以作出限制,不限制有兴趣的人研究,但技术成果的推广将被严格限制,由集团专人审核。
也正是因为这条限令,后面也就没人愿意在这条赛道费劲了。
看了具体的分析报告才知道,这是一种从底层改写基因的技术。虫巢作为孵化所有虫族的母巢,在生产的过程中,在所有虫族的基因底层中刻下了某种意识交换功能。
虫群意识本身并不罕见,蚂蚁,蜜蜂,很多生物都有类似的情况。但大多出现在低等生物中,极小的脑容量限制了其复杂的思考能力。通过一些简单的化学物质,激素什么的,就能达到控制种群的效果。
但虫族的这种明显高级了很多,毕竟体型,进化程度等等条件,已经允许这些虫族发展出较高的思维水平了。所以虫巢利用的是一种思维污染的方式,用集体的意识去污染个体意志,同时又能接收个体意识,影响集体意识,进而促进族群进化。
在人类这个尊重个体,崇尚自由的族群中,这样的技术自然不允许发展,不是没有作用,而是违反了伦理道德。
对于蔡匀来说,他也很反感这种技术。作为一个底层爬上来的人,他很清楚类似技术最终的受害者会是谁,那将彻底剥夺底层人民晋升的可能,甚至生命的自由。
他现在更感兴趣的是这种意识是如何联通的。能够无视距离,无视数量链接所有虫族,莫非也是某种量子通讯?
又过了大半个月,虫巢初步成型,这期间蔡匀也没闲着,一边学习着相关知识,一边从基因的底层代码尝试着分析。
虫巢很大,蔡匀早早就不得已把其移到了户外。初步成熟的虫巢更像是个机房和培养工厂的结合体,三分之二的体积都是类似大脑的组织,剩下的部分,则是生产器官。
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